記者從廣東省財政廳獲悉,該項目概算約130億元,省財政統籌安排資本金26億元、發行專項債券(建設資金)23億元,保障項目順利建成通車,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再添一座新的海上黃金通道。
自2020年6月開工建設,在短短4年多時間,黃茅海跨海通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于碧波萬里之中筑起“小蠻腰”,豎起新地標,彰顯了跨海工程的“黃茅海速度”,并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與“國內首次”。
隨著時空的縮短,珠海以更包容的姿態拉近了香港、珠西和粵西腹地的距離,也讓金灣成為了連接港珠澳大橋與黃茅海跨海通道的“中樞”。珠江西岸,一個串聯港澳、融合珠西、輻射粵西的“黃金內灣”新樞紐呼之欲出。
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發,一路直達珠海高欄港,珠海經開區與江門臺山之間,隔著一道喇叭形海灣——黃茅海。坐擁億噸大港的珠海經開區,將成為這條灣區超級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形成港、產、橋聯動發展新格局。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后,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即將于12月11日15時正式通車,試運營初期暫免道路通行費用。在四年半左右的建設過程中,黃茅海跨海通道國內首創七大創新技術。
12月,粵港澳大灣區將再添“黃金地標”——黃茅海跨海通道。這是珠海、江門之間的關鍵一橫,未來兩地駕車時長將縮短至30分鐘。11月30日,記者提前探營,提前體驗跨海新通道。
在珠江西岸、南海之濱的黃茅海海域上,自2020年6月打下首根鋼管樁,到預計2024年12月建成通車,黃茅海跨海通道在短短4年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于碧波萬里之上筑起“小蠻腰”,豎起新地標,創下跨海工程的“黃茅海速度”。
11月24日-25日,黃茅海跨海通道交工驗收會議在珠海召開。交工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及各參建單位代表的匯報,審閱了工程建設資料,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一致認為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符合設計及技術規范要求,工序控制嚴格,工程質量合格,同意通過交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