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與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本部已經構建了15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在微電子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中華醫藥/轉化醫學、先進材料等領域均有布局。
從“創業十年”邁入“黃金十年”的前海,持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一項項見真章、有實效的改革舉措,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年來,在重要領域重大改革上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此次“一簽多行”政策,唯獨賦予了深圳、橫琴,彰顯橫琴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重大戰略中的獨特地位與重要價值。
12月9日,澳門國際機場橫琴前置貨站項目落地儀式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辦。據介紹,項目預計明年首季度啟動建設,協助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升澳門航空物流能力。
12月9日,澳門大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校區舉行交地暨奠基儀式。該校區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西南部(天沐河南側、橫琴大道北側),項目總用地面積約為33.6萬平方米,將是現時澳門大學的一半,預計于2028年投入運作。
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該項目落戶南沙不僅是粵澳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南沙推動落實《南沙方案》的重要實踐。項目將進一步深化粵澳合作,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葡語系市場拓展出新空間。
宣講會上,稅務部門對從內地購進貨物視同出口退稅、區內企業之間銷售貨物免征增值稅兩項稅收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包括政策背景、具體內容、操作流程等,并分享了案例,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運用政策。
“河套先后獲批注冊了包括WAA在內的六大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以及國際性組織的服務機構深圳市共熵產業與標準創新服務中心,‘1+6’生態圈正逐步形成,在產業生態、標準規范、測試認證、知識產權、合規運營等多個維度,有力地牽引了相關產業發展與標準創新。”
在第五屆澳門特區政府任內,合作區掛牌成立,首創新時代“一國兩制”方針下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模式,翻開橫琴開發的新篇章。澳門特區政府將高質量完成第一階段發展目標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攜手廣東省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實現澳資經營主體和產業增加值明顯增長,“四新”產業比重持續增加,涉澳民生指數明顯提升,澳琴一體化進程明顯提速。
在2024大灣區—東盟經濟合作(前海)論壇上,東盟十國的政商代表齊聚前海國際會議中心,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經貿投資等領域,與大灣區企業完成近300億元項目簽約,額度較2023年首屆提升了約147%。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的企業、商會代表完成了15個項目的簽約,簽約金額共299.9億元人民幣,未來雙方合作將更加密切、交流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