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冊”在手,機遇我有!全方位收納有關各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核心“干貨”,讀者不僅可以了解到該平臺大力培育的重點產業及其發展情況,還能縱覽該平臺在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綜合服務等方面的亮點政策全文,以及投資成本、港澳特色等其他發展優勢。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5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廣州南沙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意見》相關情況。
橫琴,與澳門一水之隔,目前在橫琴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超過1.6萬人,另有一批跨境學生和工作者,多元群體混居,帶來了文化習慣、治理訴求的差異。如何讓不同背景的居民“共商共管”?橫琴創新推出澳門籍社區議事員、“琴澳議事廳”等多元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琴澳融合、民事民決”的特色之路。
依托“兩個中心”,合作區將為企業提供跨境數據流動路徑規劃與申報輔導“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指導和幫助企業機構高效合規開展數據跨境活動,打造數據出境與大模型合規指導綠色通道。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之一,南沙正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在省級層面將提供哪些支持?日前,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5月6日,“琴澳旅游團”政策實施滿1周年。據珠海邊檢總站橫琴邊檢站統計,1年來,使用“琴澳旅游”團體旅游簽注往返橫琴、澳門兩地的旅客達12萬人次,有效推動琴澳兩地文旅資源融合與產業發展。
改革深度借助Deep-Seek大模型之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制度流程重塑為核心,推動產業資金審核由全人工操作向人工智能輔助審核轉型,實現制度、流程、技術三維重構,大幅提高了審批效率和透明度。
十年來,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刀刃向內”,以通關改革為支點,將通關效率從“天”壓縮至“秒”,撬動灣區供應鏈韌性重塑,構建起與世界雙向聯通的自由“貿易門戶”。
試點項目率先建立了覆蓋術語和符號、業務流程、服務質量、運營管理、服務評價、信息能力等多維度的標準體系,涵蓋倉儲服務、海陸空鐵運輸、配送、快遞、跨境電商物流、冷鏈物流及供應鏈服務等業務場景。
作為“澳門+橫琴”新定位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舉辦的首場行業會議,這場峰會被賦予特殊使命——從制度設計到產業實踐,試圖探索澳琴大健康產業協同發展的創新范式,為構筑產業全鏈錨定坐標,也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破題。
此次活動牢牢把握“澳門+橫琴”獨特定位,緊扣“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一核心主線,立足“合作區所需、珠海所能”,由珠海市聯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同主辦,吸引中巴雙方政府代表、企業及商協會超過180人參會,共繪經貿合作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