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以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為抓手,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持續優化進口貿易服務配套和營商環境,促進國際貿易高水平發展、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2023年,南沙進口總值為1344.55億元,占廣州進口總值的三分之一。
《南沙意見》部署了15條具體改革舉措。其中11條為放寬市場準入政策措施,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謀劃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從國家層面體系性統籌設計的重點改革任務;另外一類是發揮南沙既有領域優勢,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改革舉措。
合作區分線管理封關運行實施近半月,“一線”口岸“二線”通道平穩有序,稅收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持續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3月13日,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下稱“粵澳產業園”)舉行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5家集成電路企業正式簽約入駐,為橫琴集成電路產業再添“芯”勢能。
合作區封關運行之后,對企業而言,涉稅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政策,包括:自用機器、設備等“一線”進口免稅;進口原料加工增值達30%“二線”進口免征關稅;有關貨物自內地入區視同出口享退稅。
從“營商”邁向“贏商”,南沙激發向上雄心和奮進之志,用好政策優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振奮“二次創業”再出發的精氣神。南沙堅持法治安商、改革利商,服務便商,變“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奮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行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下,如何更好發揮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個平臺在深化改革、擴大開發、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范作用,引領粵港澳全面合作向縱深推進,成為大灣區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
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的消息頻頻刷屏。封關運行以后,橫琴將實行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高度便利的分線管理模式。怎么“放開”?怎么“管住”?這項重大舉措帶來哪些變化?封關運行以來,橫琴哪個通道最“火”?一起來看→
今年是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的第9個年頭。作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驗田和粵港澳合作示范區,廣東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掛牌以來,持續不斷釋放改革新動能,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