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關于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其中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臺人士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涉外、涉港澳臺商事案件審理,支持地方法院完善內地、港澳調解員“雙調解”模式,形成更符合涉外涉港澳糾紛特點的解紛機制。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位于珠江口東岸,2010年設立時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2021年擴大至120.56平方公里,一頭連著香港,一頭連著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年多來,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邁出堅實步伐。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深入推進,進一步拓展了港澳發展空間,推動公共服務合作共享,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圍繞“筑巢(園區)”“引鳳(企業)”“納才(人才)”“聚勢(活動)”精準施策,全方位推動合作區跨境電商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其中,有九條措施對澳資企業的扶持標準按照1.2倍執行,加強琴澳產業協同,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
以全面提升全區行政機關行政執法質效為抓手,持續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成本,精心構建高效優質貼心的企業服務體系,打造南沙區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南沙汽車口岸物流基礎設施完備,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集群,擁有7個萬噸級以上滾裝汽車專用泊位、1.8公里碼頭岸線、近160萬平方米商品車堆場。
落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廣東攜手港澳,推動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統籌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建設,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跨境流通。
為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有效利用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的樓宇空間資源,合作區結合實際,對于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項目,取消用地計容建筑面積不少于50%只能銷售給澳門企業、自然人、社會其他組織、澳門投資控股企業(內地法人)的限制。
政策明確可申請臨時改作臨時酒店的建筑由原先的“存量空閑商業、辦公物業”擴大到“包含商業、商務辦公、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及科研等用地中已完成竣工備案的建筑”,增加存量空閑建筑可以“至少50間等相對獨立、連續的樓層空間為基本單元”申請臨時改作酒店使用。
前海合作區發布修訂后的《科技創新辦法》,與南山區、寶安區形成三位一體的協同政策體系,從促進深港澳創新要素跨境融通、培育深港澳合作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四個方面支持前海企業與港澳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支持港資及外資企業開展科研活動、支持高成長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鏈條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等。
繼國務院2023年8月發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后,這是河套“1+N”體系中首個獲批規劃,為促進河套深圳園區高質量協調發展提供了開發建設依據,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6月26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深圳市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河套深圳園區專版)》,涵蓋建筑、醫療、法律、金融等8大領域28項職業資格。
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戈率招商團隊,赴上海、合肥、重慶、成都進行招商考察,連日深入走訪當地企業近20家,靶向招商、精準對接,以招引更多優質頭部企業到合作區落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