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的使命,一年以來,河套深圳園區如何從“小河彎彎”邁向“科創引擎”?一圖速覽河套深圳園區最新建設成果——
三年以來,圍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展目標任務,合作區開足馬力、全力以赴,充分銜接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加速打造“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澳琴聯動發展模式。
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將于9月3日迎來256名新生,這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第一所澳人子弟學校,也意味著內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學校正式設立,將營造趨同澳門的學習生活環境。
在合作區第一階段建設的沖刺時期,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跑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種子選手”。隨著產業配套和政策環境的日趨完善,越來越多澳門中醫藥企業選擇落戶合作區。
8月26日,前海14周年,官方最重磅的發布莫過于“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系列政策及項目”,并針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創新創業平臺”,推出“1510”發展模式,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駐孵化、5億組建基金、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等措施,扶持力度之大引起各界關注。
8月26日和9月6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相繼迎來成立14周年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布、前海擴區3周年。一起來看前海交出的“雙成績單”。
項目涵蓋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生物醫藥大健康、會展商貿、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等多個領域,既有具備強大實力的頭部企業合作項目,又有極具成長性的優質潛力項目。
近年來,隨著橫琴島的全面開發,琴澳同城生活越發便利,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選擇到橫琴生活、創業。一個個面向港澳青年的創新創業基地、孵化平臺也應運而生。
今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對于在南沙從業、已在港澳參保的港澳居民,免于在南沙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
14年后,從一片灘涂上長出的前海,已是全球投資興業熱土,不僅以“六個跨境”等創新試點構建了深港金融合作的新發展格局,在“走出去”浪潮中,前海還整合法律、財稅、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資源,成為中企出海的“護航者”。
廣東省首次在澳門發行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主題的專項債券,用于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將推動澳門金融機構更好地參與深合區建設,為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新動力。
深圳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港青驛站”日前正式啟用,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及就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最長1個月的過渡性免費“一站式”住宿服務。待其找到穩定工作后,則可依據政策申請人才房進行長期居住。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新加坡、日本、葡萄牙、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120所學校和機構的426名選手參賽,賽事旨在為國內外青少年提供一個國際化、高水平的交流與競技舞臺,提升國內外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動手實踐能力,加深科技文化交流融合。
從規劃定位到開發建設,從探索路徑到形成“前海模式”,14年間,前海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荒灘涂”變身“聚寶盆”,“方寸地”做出“大文章”,走出了一條富有前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0年8月18日,新橫琴口岸旅檢區域正式開通,4年間,累計經橫琴口岸出入境人員超4800萬人次,車輛超588萬輛次,年均增幅分別約62.2%和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