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質量發展的典范”。這不僅是一項戰略部署,更在現實中轉化為強有力的增長引擎:南方網記者梳理企業工商注冊信息發現,過去一年粵港澳大灣區新增科技創新企業達34.99萬家,成為全國創業活躍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5月5日,第137屆廣交會在廣州正式閉幕。本屆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人數創新高,現場意向出口成交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4日,共有來自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88,938名境外采購商到會……
創五年最高、刷新歷史紀錄……“五一”假期,在內地通過陸路連接港澳的城市廣東珠海,多個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創歷史紀錄,內地居民赴港澳旅游踴躍,港澳居民“北上”內地游也持續升溫,粵港澳大灣區假日人潮涌動。
其中,1月31日單日客流峰值達13.6萬人次。這條串聯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正以高效、便捷的服務,加速區域“一小時生活圈”的成型,成為粵港澳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
截至4月27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8.9%,刷新口岸自開通以來客流破千萬人次的最快紀錄,比2024年提前25天。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2.1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2%,增速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增長1.4%;進口7981.5億元,增長9.3%。關稅戰背景下,這屆廣交會依然萬商云集,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答卷。
廣東省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取得顯著成效。最新公布的廣東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業法人單位較2018年增長了52.7%……
13年間,廣交會的展品都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背后又體現了“中國制造”的哪些新趨勢?把兩屆共計2444種展品做成卡片后,我們發現了“中國制造”變遷的秘密……
10年來,廣東省內海關在自貿試驗區共推出68項可復制海關監管創新制度,并在全省海關復制推廣,占全省可復制推廣改革經驗的三分之一,有力促進廣東自貿區外貿規模不斷攀升。
這個清明假期,粵港澳大灣區迎來出行高峰,香港居民北上祭祖、探親與跨省旅游需求持續升溫,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旅行熱情不減,“雙向奔赴”熱潮持續升溫,高鐵網絡成為支撐“雙向奔赴”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