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粵港澳,數說大灣區
本期的關鍵數是——244項
這是目前已經發布的“灣區標準”總數

所謂“灣區標準”
是粵港澳三地共同協商、共同執行的規則
它們正在把制度上的不同,變成生活里的共通
那么,這244項標準
究竟涵蓋了哪些領域呢?
首先是“互聯”
在信息化與數字化方面,有40項標準
涵蓋大橋的智能運維、跨境數據的流動
讓“數字灣區”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接著是出行
在交通與基建領域,有36項標準
橋梁、隧道、軌道交通都被納入規范
為大灣區的“硬聯通”保駕護航
再看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
食品就有14項標準
從煲仔飯、陳皮水鴨湯
到潮州春餅、墨斗卵粿
把嶺南味道寫進了標準清單
讓三地餐桌上的“家鄉味”保持一致

當然,健康也少不了
醫療健康有7項標準
既有中醫膳食指南,也有慢病防治
為灣區居民的日常健康提供守護
除此之外
標準還延伸到綠色生態、養老托育、文化盛事等領域
既有養老機構的照護指南
也有嬰幼兒托育的服務規范
甚至連電競賽事的用機標準
也源自灣區并走上了亞運賽場

五年來
3563家單位參與制定
6827家單位聲明使用
從跨境公交到托兒所
從冷鏈倉儲到大型賽事
“灣區標準”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灣區人”的共識

它們不只是紙面上的條文
更是一次次便捷的通關
是托育的安全守則
是餐桌上熟悉的家鄉味
244項“灣區標準”
正在讓大灣區的生活更安心、更便利
也更有煙火氣
統籌:李琳
監制:朱景
策劃:趙佐燕
AI視頻生成:趙佐燕 劉瀠禧(實習)黃錦源(實習)
AI審核:趙佐燕
校對:梁潔萍
AI工具:即夢AI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