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滿月,持續催旺兩地人氣、商氣、煙火氣。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通車即飽和”,日均車流量超10萬車次,累計車流量預計超過300萬車次。數據之外,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熱氣騰騰。于普通人的日常之中,這座氣勢恢宏的世紀工程帶來了一些“小確幸”。
北京時間7月27日晚,奧運會乒乓球混雙項目,國乒取得開門紅晉級8強。奧運盛世,灣區助力,本屆奧運會乒乓球賽指定用球,由一家來自大灣區的企業提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新一代智能人形機器人Walker Plus便來到了大灣區。逛City走Country,駕駛新能源汽車一路馳騁,搭乘無人機翱翔天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號角吹響,探索大灣區的“新”動密碼,你心動了嗎?
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作為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章撨\項目,在全國首創跨境安檢前置,橫跨內地與香港兩個關貿區,實現規則機制的“軟聯通”和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推進制度型開放和創新。
槳飛鼓聲起,尋“龍”大灣區。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而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節目,廣東擁有多項與龍舟有關的國家和省級非遺項目,其中包括賽龍舟、龍舟制作技藝、龍舟說唱等。
近年來,隨著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完善,促消費政策相繼出臺,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熱度攀升,帶動大灣區消費提質升級,多元消費不斷衍生,夜游、夜購、夜食、夜娛等豐富多彩的夜間消費也火速“出圈”。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讓我們穿梭在大灣區夜生活里,感受繽紛好玩的晚間城市風貌,在萬家燈火中,領略大灣區飛速發展的繁榮景象。
隨著琴澳一體化發展的步伐加速,越來越多的優質要素在合作區落地,這片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澳門的新舞臺、新空間和新希望,未來,必將匯聚更多夢想,書寫更多精彩。
天氣晴好,站在深圳西灣紅樹林,就能輕易遠眺到這樣的場景:同一視野之內,各國貨輪往來穿梭珠江口,深中通道臥波滔滔伶仃洋,沿江高速直至深夜依然車流不息,深圳11號線地鐵飛馳其間......不同的交通工具交錯在同一片時空,卻又有條不紊按照各自節奏運行。
深中通道開通在即,攝影師陳健開始忙碌起來。除了像往常一樣前往最佳觀賞點拍攝深中通道,他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整理深中通道從無到有的影像資料。在他的鏡頭下,深中通道一路成長,在不同光影下呈現千姿百態……
歷時7年建設的深中通道將于6月30日下午3點正式通車運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深中通道聯通深圳、廣州、中山三地,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建設過程中攻克了多項世界難題,在浩瀚的伶仃洋上“穿針引線”,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讓我們用一組圖片,回顧這項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7年來的建造歷程。
今年六月,一位香港的載荷專家,史無前例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顯示香港青年實現航天夢的決心和毅力。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趙汝恒認為,這次參與完成人類首次月背采樣任務,對香港年輕一代更是一種強勁的鼓舞,讓更多學子愿意投身祖國航天事業。
平均每30人中就藏著一位武術好手,武術情緣跨越千里。懷著一顆對中國功夫的熱愛之心,坦桑尼亞青年林凱文,2019年跨越千山萬水,遠赴廣東佛山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