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周年。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新月異,吸引大批港澳臺生到此,爭做“灣區居民”。近年來,已有超過1萬名港澳臺大學生通過“展翅計劃”港澳臺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在大灣區知名企事業單位“逐夢青春”。
李卉茵與戲劇、與昆曲的結緣,源于2005年。那一年,著名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澳門演出,海報上站在牡丹花中央的杜麗娘與柳夢梅吸引了她的注意。買票看完后,李卉茵深深被昆曲的美麗震撼,“看的時候胳膊上都在起雞皮疙瘩”。2010年,在南京,她邂逅了自己的啟蒙恩師,戲曲名家裘彩萍。
作為澳門人,蕭啟東2018年便已來到橫琴,在這里度過了一年時光。隨后,他前往珠海十字門和深圳,繼續自己的創業旅程。2020年,他創立了甡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甡物科技”),使用茶葉渣、桔梗、中草藥、酒糟、甘蔗渣等環保材料,制作可替代木材、塑膠或傳統紙制品的新產品。
“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澳門設計”標志轉眼已發布一個多月。作為第一批獲得“澳門監造”系列標志的企業之一,分子態(澳門)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滋才深刻感受到了變化
自2023年4月18日正式運營至今,空港中心已發展一年有余。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后勤總經理(東莞)郭鴻寧一路見證著空港中心的變化。從這一項目提出設想,真正落地,再到現在,在他看來,空港中心有很多獨特之處。
作為集團大灣區業務的掌舵人,蔡展思表示,未來集團也會緊跟國家戰略,研究如何盤活、整合集團在粵港澳三地的資源、優勢,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更大的效能;同時也會探討對接大灣區與東盟的商業資源,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提升灣區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