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2月18日至19日,新春伊始,省委書記李希到深圳市,深入企業、實驗室、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農業育種基地等進行調研,調研期間,李希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深圳工作匯報。他強調,深圳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力推進先行示范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強化與廣州“雙城”聯動,主動服務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以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拓展發展空間、厚植宜居宜業宜游優勢,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在新起點上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2月18、19日,省長馬興瑞到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他強調,要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瞄準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加強研發攻關,積極布局國家和省科研平臺,爭取更多高端創新資源落地廣東,更好發揮科研機構、科創平臺在區域和產業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努力營造更加優越的創新生態。
2月10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了香港培僑書院深圳龍華信義學校項目簽約暨啟動儀式。她表示,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服務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港深合作的一個意義重大的民生項目。
2月19日,澳門特區政府表示,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完善澳門與內地城市及高鐵軌道的便捷對接,加快交通基礎互聯互通,創造便捷舒適的跨境出行環境,實現澳門輕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目標,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輕軌橫琴線的建設。
2月19日,珠海金海大橋首個鋼主塔完成架設。金海大橋是珠機城際二期關鍵控制性工程,不僅是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地區聯系香港澳門的重要客運通道。
2月18日,牛年開工第一天,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舉行2021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啟動儀式,開工13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涵蓋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等領域,擂響砥礪奮進的堅實戰鼓。
2月15日,根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2020—2021年枯水期水量調度三號通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次應急調水任務圓滿完成。此次應急調水持續5天,共向下游補水近2.4億立方米,相當于調配17個西湖水量,有效壓制了河口咸潮上溯,為春節期間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群眾送去幸福水、放心水。
2月12日,滿載電子、機電和輕紡等產品的中歐班列開出平湖南站,奔赴1萬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這是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出的第40趟中歐班列,開行列數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471.4%。預計該班列16天后抵達杜伊斯堡。
最新政策
近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將著力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開放政策,優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區域配置,打造國際化人才集聚輻射新高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近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為更好發揮廣州開發區與香港產業合作底蘊深厚優勢,進一步提升穗港產業協同創新水平,著力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強化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能力,培育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開放發展新優勢,加快推動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
近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年)》。《總體規劃》提出,三龍灣將打造成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發展平臺和珠江西岸創新極核。
近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了《佛山順德粵港澳協同發展合作區建設方案》。《方案》的出臺將更好地發揮佛山市順德區產業基礎扎實、與港澳合作聯系緊密、人文底蘊深厚等優勢,不斷提升粵港澳互利合作水平。
2月1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官網發布《關于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深圳市實施的決定》。我省將117項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深圳實施,涵蓋交通工程審批、建筑行業管理、環境污染治理、能源管理、文物保護等領域。該決定自今年3月15日施行。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港澳高校在粵合作舉辦醫學教育辦學機構,支持設立粵港澳高校聯盟醫學類專業聯盟,加快形成粵港澳人才協同培養、科研協同創新、學科協同發展機制。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