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聞
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國安法,并在征詢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意見后,將該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7月2日,省長馬興瑞出席深圳至江門鐵路開工活動。項目正線長116公里,沿線經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江門5個城市,總投資513億元,建成后將開辟新的高鐵走廊,全面打通沿海高鐵大通道,大大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特別是粵西、西南地區通達廣州、深圳的時空距離,對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7月2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銀行公會主席李光一行,雙方就澳門銀行業未來的發展,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金融業務等議題交換意見。
近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玉妹深入珠海調研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復工復產情況,專題聽取珠海市委、市政府關于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匯報和有關意見建議。
最新政策
7月2日,深圳發布《關于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2019年納稅年度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申報指南》。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2019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境外高端人才)申報指南》。
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詳情→
7月1日,珠海市科技創新局正式印發《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管理辦法》。
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詳情→
建設動態
7月2日,中江高速改擴建項目已獲廣東省發改委項目核準批復同意,項目由原定的2021年6月開工提前至2020年底開工建設。
7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交通項目——新建深圳至江門鐵路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底建成通車。該鐵路線路自深圳西麗站引出,經深圳機場、東莞濱海灣,隧道穿越珠江口至南沙,經中山接入江門站,與江門至湛江鐵路貫通,全線設西麗、深圳機場、東莞濱海灣、南沙、中山北、橫欄、江門等7座車站。
7月1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東段站房主體結構地面水泥澆筑完成,意味著江門站東段站房主體結構建設完工。按照工期,東段站房將在8月中旬完成鋼結構施工,9月初全面轉入內部裝修作業。
7月1日起,廣州、深圳、黃埔等10個海關從7月起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試點,具體包括“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兩種模式。
近日,橫琴新區稅務部門根據《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第四議定書有關規定,為廣東粵澳基金辦理稅收減免約4000萬元,這是全國首個享受議定書免稅待遇的案例。詳情→
6月30日,橫跨廣佛的海華大橋正式通車,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到廣州南站的車程將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最少5分鐘。
6月29日,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行榜之一的軟科發布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范圍包括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所高校。粵港澳大灣區26所高校共401個學科入選。其中廣東14所高校169個學科、香港8所高校208個學科、澳門4所高校24個學科上榜。
6月29日,深圳市“新增千億投資工程”首批163個項目集中啟動,總投資約1351.1億元,本年度計劃投資約282.4億元。
6月28日,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穿洋”盾構機始發,輸水隧洞將首次跨海穿越獅子洋底。
6月28日,廣州南沙客運港往返深圳機場碼頭航線首航,僅用35分鐘就順利抵達深圳機場碼頭。詳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