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聞
●4月18日、24日,廣東省政府在廣州、深圳分別召開工作現場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現場研究解決廣州、深圳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廣深核心引擎作用,引領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省長馬興瑞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4月24日下午,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5A行動在廣州啟動。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冬、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寧生,廣州市市長溫國輝等出席啟動大會。會前,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與部分嘉賓就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等進行座談。
●4月20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為有志創新創業的香港青年帶來無限發展機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已通過青年發展基金推出兩個全新資助計劃,通過香港非政府組織的支援,協助香港青年認識及善用大灣區雙創基地。
建設動態
●4月2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佛山召開廣東省文物工作現場會,會上提出,2019年廣東省將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廣東歷史文化游徑,提升大灣區文化遺產合作水平和影響力。
●4月25日,南沙大橋唯一一個出入口——海鷗島站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南沙大橋實現全面通車。海鷗島站包括3個廣場,共設置4條入口車道,5條出口車道,其中出口有2條自助收費車道。海鷗島站在設置人工收費的同時,引入無感收費體系,設置全車型自助繳費終端。
●4月24日,由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倡議,廣東、福建、浙江、河南、四川、陜西、湖北、重慶、遼寧、海南等全國21個自貿片區或區域共同發起的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在前海成立。聯盟旨在推動各自貿片區協同創新和協調發展,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自貿區建設,構建開放新格局。
●4月24日晚,由團省委、省青聯、廣州市委、香港中聯辦青年工作部、澳門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交流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音樂會在廣州舉行。
●4月23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獲悉,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將開展旅游開發相關工作,其旅游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于本月25日啟動全球公開招標。
●4月23日,廣州市教育局轉發《廣東省教育廳轉發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并結合廣州市有關政策規定提出具體實施意見,首次正式明確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在穗申請入讀義務教育學校政策。
●近日,珠海市醫保局發布《關于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可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按照珠海市有關規定享受同等醫療保險待遇。試點時間從今年7月1日起施行,試點期限半年。
●4月22日,隨著施工人員完成最后一車混凝土的澆筑,珠三角城際廣佛東環線廣州南站至白云機場段白沙村2號上行線特大橋連續梁順利完成合龍,這是珠三角城際廣佛環線第一座完成合龍的連續梁,為下一步橋梁貫通奠定基礎,進一步加快廣佛同城化的建設。
●4月21日,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在廣州南沙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劉人懷,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分別被推選為廣東地區、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的聯盟主席。
●4月19日,從中鐵六局集團獲悉,由該集團承擔施工的贛(州)深(圳)鐵路井頭排、燕子英兩座隧道日前相繼開工建設。贛深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通車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該鐵路正線全長436.37公里,線路貫穿江西的贛州,廣東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計劃于2021年建成通車。
灣區數據
●廣東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4月掛牌以來,已形成456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省復制推廣了四批共102項改革創新經驗,累計發布了92個制度創新案例,新一批20項改革創新經驗和51個案例即將印發實施。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經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香港的旅客分別突破1000萬人次。
●2019年1-3月,江門和澳門金融合作新增同業存款業務40億美元和10億港元(折人民幣共計268.4億元),首季新增發生額已遠超過去三年累計發生額10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江澳金融合作累計發生437.08億元人民幣,包括銀行間同業存放累計發生390.27億元人民幣,企業融資累計發生46.81億元人民幣。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