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粵港澳大灣區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為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何君堯帶來的十份提案當中,在大灣區設立聯合國地區總部這一提案備受關注。何君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世界的經濟由西方轉移到亞洲,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經濟體,長三角和大灣區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雙引擎。鑒于經濟是全球未來發展的主導因素,且集中在亞洲,就應該爭取聯合國的地區總部設在亞洲特別是大灣區。以更好地研究全球經濟,并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群策群力,造福人類。
何君堯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備設立國際機構總部的綜合優勢。他建議整合大灣區11個城市的資源,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勞工組織(ILO)等分支機構落地,或推動設立區域性協調機構,以提升大灣區在全球治理中的參與度。
近二十年來,亞洲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持續上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24年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其人口規模占全球總人口的60%以上。據《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24)》顯示,2024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79萬億元,超過紐約灣區(1.8萬億美元)、舊金山灣區(1.38萬億美元),與東京灣區并駕齊驅,躋身全球灣區第一梯隊,展現出龐大的市場容量和增長潛力?。
何君堯表示,提案旨在探索大灣區與國際組織合作的創新模式,并非要求“一步到位”。他建議參考聯合國在肯尼亞內羅畢、瑞士日內瓦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經驗,通過漸進式談判爭取國際支持。
“聯合國作為一個國際組織,設立亞洲區辦公室完全沒問題。不是要一步到位,只要慢慢推進,看清楚目標,前路是一片光明的。”何君堯談道。
除了提議在大灣區設立聯合國地區總部之外,何君堯還希望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訓,讓更多青年律師在大灣區找到廣闊的事業天地。
何君堯還表示,培養涉外法律高端人才是一個重要工作,2025年要在培養涉外法律高端人才方面努力,可以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他建議,應全力加強和推動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訓,與政府、律協、專業團體、高校、企業通力合作,并結合港澳地區的涉外優勢,打造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訓的立體方案。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何君堯曾表示,將打造涉外法律高端人才培訓,制定科學合理的長期規劃和目標,吸引和培養青年律師投身涉外法律事業,通過培訓和考核來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同時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合作,建立高質量、國際化涉外律師人才基地。
記者了解到,何君堯計劃在2025年培訓一定數量的涉外法律服務人才,以此為目標導向倒排工作計劃,助力企業更好地“走出去”,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涉外法律服務注入新的活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