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達昌、車文荃、丁雪梅、崔巖、謝堅提出了《關于繼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建議》。
近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獲悉,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財政部辦理此項建議的答復表示,將積極支持海岸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
布局了大灣區生物多樣性
保護任務
“十三五”以來,自然資源部與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下稱“三部門”)聯合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下稱“山水工程”)。
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794億元,支持相關省份實施了44個山水工程項目,并通過競爭性評審,將7個新項目納入“十四五”第三批中央財政支持范圍。
2016—2022年,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共安排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資金31.9億元,支持實施廣佛跨界河流鴉崗國考斷面水污染綜合整治、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石馬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肇慶市西江流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項目。
2022年1月,依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雙重規劃》),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下稱《海岸帶規劃》)。
其中,布局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包括大亞灣—大鵬灣生態保護和修復、珠江口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萬山群島及周邊海島生態保護和修復、粵港澳大灣區沿海防護林建設等重點任務。
擬提前謀劃下一階段
山水工程有關工作
“十四五”期間,三批山水工程已基本部署完成。對于黃達昌等代表們提出的繼續對山水工程實施獎補政策的建議,答復表示,三部門擬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提前謀劃下一階段山水工程有關工作,進一步支持地方各級政府實施大尺度、跨區域、全要素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黃達昌等代表們建議,加快對山水工程實施效果的評估。對此,答復表示,為推動“十三五”期間山水工程如期完工,三部門已印發通知要求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報送整體驗收報告。
其中,2016—2017年啟動實施的項目于2023年6月30日前報送;2018年啟動實施的項目,于2023年12月底前報送。整體驗收工作就包括開展實施效果評估相關內容。
對于“十四五”期間的三批山水工程,答復表示,三部門將督促地方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實施,總結工程實施經驗做法,選取典型案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強化示范引領。
建議做好大灣區有關項目
下一階段申報準備
對于黃達昌等代表提出的加強對海岸帶的生態支撐的建議,答復表示,目前已部署的山水工程中包含陸海統籌、河海聯動和海岸帶治理的內容。
同時,自然資源部配合財政部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指導沿海地區實施了159個“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等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
對于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支撐的建議,自然資源部表示,2018年和2021年,該部配合財政部分別將粵北南嶺山區和南嶺山梅州段(原中央蘇區)納入山水工程中央財政支持范圍,分別安排獎補資金20億元。
2021年,自然資源部配合財政部支持廣東省珠海市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下達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2.5億元。上述項目的實施對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恢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自然資源部表示,接下來將請廣東省結合《雙重規劃》及《海岸帶規劃》的落實,統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如確實需要,建議由廣東省相關部門按照山水工程申報要求,按程序做好粵港澳大灣區有關項目下一階段申報準備工作。
同時,該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落實《海岸帶規劃》部署的相關任務,科學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修復受損海洋生態系統。
(記者 李秀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