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資訊 > 各界熱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動態令港澳媒體驚嘆連連

2023年11月14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剛剛落下帷幕。大會期間,粵港澳三地攜手,聯合招商碩果累累,達成投資貿易項目859個,總金額超2.24萬億元,充分彰顯出大灣區強大引力。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前海、橫琴、南沙、河套重大合作平臺加速建設,粵港澳三地不斷融合,帶來巨大發展機遇,越來越多港澳同胞在大灣區開啟奮發有為的新篇章。

  11月6日至11月10日,27家港澳媒體及16家中央、省內媒體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走讀大灣區,關注大灣區建設發展新氣象。

  大灣區創新力吸引力更強

  廣州南沙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車間里,“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剛剛完成裝配,靜待發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珠江入海口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上,吊塔林立,無人駕駛的IGV拖車載著集裝箱格外“忙碌”;深圳河畔,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機械臂轉動,藥物合成、移液、分裝、攪拌等工序一氣呵成,通過晶泰科技的“AI+機器人”技術,新藥研發時間顯著縮短……

  “大灣區科技企業云集,在新能源、AI、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發展速度令人驚喜。”澳門廣播電視公司記者何嘉愉說。

  依托粵港澳三地創新資源,大灣區不斷匯聚高水平創新載體和高層次人才等創新要素,一家家新興企業扎根,一批批“國之重器”落戶。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樂土。

  不久前,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南沙總部基地剛剛建成投產。這是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專業工廠,該工廠全面建成后總產能為8GWh/年,可以配套約6萬臺車。

  “充電像加油一樣快。”這是巨灣技研印在其充電設備上的標語。目前,巨灣技研自主研發的XFC極速充電動力,電池最大充電功率達480kW,充電80%僅需7.5分鐘。

  “南沙是大灣區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區域,我們落戶南沙后,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新能源企業加速在大灣區聚集。”巨灣技研品牌公關部部長黃宏琬說。

  近年來,廣東加快打造大灣區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醫藥等四大產業創新高地,大力推進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目前,廣東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41個工業大類中的40個,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還擁有獨角獸企業63家,占全國的1/5。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以深港河套和粵澳橫琴為“兩點”、以廣深港和廣珠澳為“兩廊”的創新發展格局正加快構建。“在粵港澳三地協同下,大灣區科創產業集群逐步成型,創新力更足,引力更強。”澳門日報記者牛寅虎說。

  扎根于大灣區的晶泰科技正因此獲益,“目前,我們1000多名員工中,5%左右來自港澳,其中大部分是公司引進的中高層管理人才。”公司聯合創始人、CEO馬健認為,大灣區在人員、物資、資金、信息跨境便捷流動上有不少具有開創性的措施,不斷推進粵港澳三地協同創新,吸引了一大批全球頂尖科研人才、項目在大灣區匯聚。

  “期待未來港澳地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貿易、金融、文旅、高端制造等領域更加充分融合、合作發展。”鳳凰衛視記者陳睿希說。

  港澳青年擁有更大發展空間

  隨著大灣區建設推進,越來越多港澳青年來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逐夢。據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萬港澳居民在粵工作。

  在廣州生活近15年的香港青年孫弘睿就是其中之一。多年在粵創業的經歷讓孫弘睿更直觀地感受到大灣區蘊藏的機遇,“大灣區產業豐富,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極快。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可以在大灣區城市內尋找到幾乎全產業鏈上的合作方。”孫弘睿認為,這對傳統香港的創業路徑是一種革新,“大灣區不僅可以覆蓋完整的產品生產流程,也可以讓港澳青年拼出完整的事業發展版圖”。

  2019年,孫弘睿在南沙成立了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希望通過搭建平臺,服務更多有意愿來大灣區創業的港澳青年”。

  廣闊的腹地市場是吸引眾多港澳青年的重要原因。“立足大灣區,我們面對的是整個內地市場,機遇無限!”2015年,在橫琴創業的香港青年藍光看到這里餐飲業的空白,決定在此立業,“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優勢互補,因此我們更應該利用互補優勢、整合資源,通過走進大灣區,融入更廣闊的內地市場”。

  大灣區青年的融合互助不斷激發著這片熱土上的創新活力。如今,港澳青年“北上”逐夢大灣區,成為大灣區融合的最佳注腳。在深圳前海夢工場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人工智能、企業服務、文化創意等各類創業企業從這里啟航。截至2023年10月31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023家,其中香港團隊591家。

  “幾天的采訪行程讓我看到,大灣區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政策支持為港澳初創企業打造了完善的創業生態,這讓港澳青年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香港紫荊雜志社記者羅立恒說。

  目前,廣東已建成以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12家重點基地為骨干、珠三角57家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近40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近5500人。

  樂業有保障 安居有規劃

  在大灣區,不止樂業有保障,安居也有規劃。

  數十種港澳社會保障服務可在粵“跨境辦”,律師、醫師等多個專業領域的港澳職業資格被廣東灣區城市認可,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近年來,大灣區持續拓寬深化規則機制“軟聯通”,通過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生活發展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目前,港澳企業在粵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辦結,31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廣東省大灣區辦專職副主任祝永輝說:“我們積極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推廣實施,通關效率大幅提升;‘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粵港澳三地往來更加便捷。”

  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內的“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內秩序井然,數個不同職能的辦事窗口正在有序處理各項事務。“我們提供政務服務事項560項,特別設立港澳人士專窗,推出‘灣區社保通’‘深港通注冊易’等特色服務。”深圳市福田區政務服務中心河套分廳相關負責人說。

  “‘灣區通’工程是港澳居民最能體會到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舉措之一,讓大灣區真正成為粵港澳三地居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讓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安居樂業。”華僑報記者梁偉瑜說。

  采訪團來到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當天是這里成立四周年的日子,服務中心熱鬧非凡,回蕩著歡聲笑語。

  在橫琴居住已有三年的澳門退休職工梁愛花是這里的義工,她剛剛幫助一位老人理完發。“橫琴環境好,生活也便利,在這里很有歸屬感,我常和澳門的老朋友推薦來這里養老。”她說。

  “我們希望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澳門的社會服務經驗帶到橫琴,推動澳門居民融入橫琴發展生活。”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助理主任陳偉良說。

  五天的采訪行程讓何嘉愉看到大灣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更多港澳居民來大灣區走走看看,感受這里強勁的發展動力和友愛包容的氛圍。”她說:“我相信,隨著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融合越來越充分,這里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

  港澳記者話灣區

  鳳凰衛視記者陳睿希:期待未來港澳地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貿易、金融、文旅、高端制造等領域更加充分融合、合作發展。

  澳門日報記者牛寅虎:在粵港澳三地協同下,大灣區科創產業集群逐步成型,創新力更足,引力更強。

  澳門廣播電視公司記者何嘉愉:隨著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融合越來越充分,這里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更多港澳青年“北上”大灣區就業創業是未來的大趨勢。

  香港紫荊雜志社記者羅立恒:大灣區為港澳初創企業打造了完善的創業生態,讓港澳青年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華僑報記者梁偉瑜:“灣區通”工程是港澳居民最能體會到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舉措之一,讓大灣區真正成為粵港澳三地居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讓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安居樂業。

  (記者 唐亞冰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平原县| 宜春市| 曲沃县| 额敏县| 江西省| 鹰潭市| 温泉县| 东乡县| 龙南县| 鹿邑县| 清徐县| 万载县| 吉首市| 兴宁市| 珲春市| 宣城市| 巴林右旗| 揭东县| 屏南县| 湖州市| 务川| 禄丰县| 宁波市| 漳浦县| 延川县| 明光市| 望奎县| 梁山县| 忻州市| 宁明县| 青田县| 改则县| 通辽市| 迁安市| 新乐市| 改则县| 绥阳县| 普陀区| 无极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