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南北“教育圈”互動交流密切:
26日,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校長馬駿,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等三所“雙一流”大學主要負責人同時到訪廣東,希望省校加大合作力度,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
早些時候,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赴廣東調研,主持召開座談會,參加教育部、廣東省會商會議,并到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調研。懷進鵬還在北京會見了香港大學校長張翔。
南北“教育圈”密切互動,所為何事?雙方對話都關注哪些話題?將為大灣區教育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
部省合作、省校合作走向深入
“廣東是經濟大省,綜合實力雄厚、科創資源豐富、發展環境優越?!饼徠旎驼f。
廣東與北京大學開展戰略合作,推動教育科研優質資源與廣東優勢產業、廣闊市場深度對接,2001年與深圳共建的北大深圳研究生院,逐步成為扎根深圳的研究型國際化校區。
龔旗煌透露,將加快把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打造成為北京大學新工科建設的南方基地,同時搭建更多產學研合作平臺,更大力度推動優秀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北師大、北理工與廣東開展合作較早,分別在珠海舉辦校區和獨立學院。
其中,北師大珠海校區利用毗鄰港澳的獨特優勢和創新氛圍,旨在打造成為卓越教師尤其是國家急需學科師資培養的南方高地,教育高精尖研究中心以及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培育基地。
程建平、張軍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準對接廣東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資源在粵布局力度,大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引入高水平師資和科研力量,強化資源統籌共享,聯手推動做強珠海校區,努力為珠海、廣東培養輸送各類人才,在更好服務廣東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南北“教育圈”密切互動,頻頻對話。
5月25日,懷進鵬會見張翔,雙方就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教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兩個多月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以及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陳明金、校長劉駿等也密集到訪教育部。
5月15日至17日,懷進鵬赴廣東調研,主持召開高等教育服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先試座談會、深化產教融合座談會并講話,出席教育部、廣東省會商會議。
調研期間,懷進鵬還先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大學(籌)、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調研。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中外(境外)合作辦學高校,具有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方面也有獨特優勢。
作為廣東省屬理工科高?!伴L子”,廣東工業大學堅持“頂天立地”科研,開展高水平科研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地方政府和工業界聯合建立了10多個重大協同創新平臺。
部省合作、省校合作正在走向深入,港澳高校與內地交流也日趨緊密。
互動高頻詞也是廣東教育發力點
2011年起,教育部與廣東省就建立了部省深化教育體制綜合改革定期會商機制。這些年來,雙方聚焦“雙減”、“雙一流”建設、產教融合等多個主題,展開深入合作,有力促進廣東教育高質量發展。
密切互動,意在加深合作。如何推動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廣東也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愿,并對高校提出希望——
北大要把更多教學科研資源力量布局到廣東,高水平推進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建設,瞄準廣東產業發展需求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廣東科研計劃,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粵落地轉化,源源不斷培養輸送高素質科創人才;充分發揮在社科、經管、理工等領域高端智庫優勢,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重要研究方向,為廣東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持續提供意見建議等;
北師大要下功夫抓好師資培訓,努力為廣東培養大批高素質優秀教師,以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建設支撐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北理工要在珠海布局更多科研創新資源,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珠海和廣東開展中試和落地轉化,促進產業科技融合發展。
教育部一行在廣東調研期間,召開的座談會主題、前往學校調研的內容,也與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技創新、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等話題密切相關。
“產學研協同”“人才引育”“高校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等關鍵詞,在幾次會見、調研中頻頻出現。
提及的這些領域,既是廣東教育近年來持續發力的重點,也是接下來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和人才強省需要繼續關注的重點。
粵港澳高校融合發展未來可期
大學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均衡發展的先手棋。這一觀點,從南北“教育圈”的交流互動,就可以得出。
近年來,廣東全力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一盤棋”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大改革帶來大發展,廣東高校辦學質量持續提升——
8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其中2022年新增3所,占全國新增高校近一半;
21個地級以上市本科、高職院校全覆蓋;遴選建設12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
10家省實驗室均有高校參與建設,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有14家為高校牽頭建設;
一批港澳優質高校來粵辦學,粵港澳高校集群優勢日益顯現……
如今,廣東高校已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黏合劑、高端人才的集聚地、顛覆性創新的發生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
當然,要全面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和人才強省建設,廣東還有不少需要繼續努力的領域。
部省、省校通過密切的對話會商,有助于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推動優勢互補,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合作效應加乘,助力廣東教育改革發展。
地域相近、文脈相親,讓廣東高校與港澳高?;佑葹闊峤j。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疊加之下,粵港澳教育融合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深化粵港澳教育合作,探索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新機制,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為主動靈活的教育對外開放,成為接下來的發力方向。
“希望香港大學堅持愛國愛港辦學方向,進一步發揮國際化優勢,深化與內地高校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建設發展?!睉堰M鵬在會見張翔時說。
赴廣東調研時,懷進鵬同樣提到,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大灣區整體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注入發展動力。
“深刻理解大灣區區位優勢,構建高水平開放合作機制,深化與世界一流科教資源深度合作,以粵港澳高校集群優勢提升區域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懷進鵬說。
可以期待,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將獲得更多資源支持,收獲更多實實在在的“大禮包”。融合發展的粵港澳高校,也將為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記者 汪祥波)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