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廣東省大灣區辦正式印發《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一批)》。第一批典型案例共20個,涵蓋要素跨境流動、營商環境、民生融合等重點領域。首批典型案例是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在推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和引領性的經驗和做法。【點擊查看案例詳情】
開展港澳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工作,允許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的港澳律師從事一定范圍內的內地法律實務,突破了港澳律師不能從事內地法律事務的限制,打破了內地與港澳不同法系之間的制度壁壘。
依托中國(廣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上線粵港澳大灣區跨界車輛信息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在數據安全傳輸和嚴格管控的前提下,通過創新跨部門數據交換共享方式,方便群眾在線“一站式”申辦粵港、粵澳兩地牌車輛審批備案業務。
“港澳藥械通”是經國務院授權,允許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以及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采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打通了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的通道,實現三個方面創新突破。
2022年3月29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通”平臺正式上線。平臺高效整合域外法查明資源,嵌入域外法案例檢索、法律法規檢索和可視化統計分析三大功能,為法律從業者、社會公眾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域外法查明途徑。
“跨境理財通”是在明確業務流程、限額管理、投資者保護、信息報送及業務監管等方面內容的基礎上,支持粵港澳三地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首次打通了境內外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是大灣區金融領域在整合三地規則、系統、產品和服務優勢方面的一次成功嘗試。
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對接港澳實現多項首創。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表”于2020年11月5日成功發布,這是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區域性重疾發生率表,拉近了內地產品與港澳產品的定價基礎差距。
2021年,深圳市創新地方政府舉債機制,成功在香港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開創內地地方政府赴境外發債先河,并于2022年再次在香港成功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
2024年5月13日,廣東省大灣區辦正式公布《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二批)》。第二批典型案例共16個,涵蓋要素跨境流動類5個,民生融合類5個,營商環境類3個,重大平臺建設類3個,規則銜接領域更加豐富、方式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回應民眾關切。【點擊查看案例詳情】
“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政策分別于 2023 年 1 月 1 日、2023年 7 月 1 日落地實施,符合條件的港(澳)私家車可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往來港(澳)與內地,實現“四個首創”。
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支撐體系,實現港澳青年來粵創業政策、服務和交流機制“軟聯通”。
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是依托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貨物申報系統和廣東電子口岸平臺現有資源,通過電子化、信息化手段為內地和澳門企業貨物通關提供便利報關服務。
“灣區認證”是繼“灣區標準”后,在市場監管總局和粵港澳有關部門指導下,三地認證機構等經營主體,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執行標準,以粵港澳大灣區認證聯盟形式開展的高端品質自愿性認證。
“灣事通”是針對粵港澳三地居民跨境往來中普遍存在的服務資訊分布散、身份認證門檻高、支付應用操作繁等痛點堵點問題,以數字化為切入點,聚合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基礎能力和數字化龍頭企業優勢資源,打造的綜合服務平臺。
2023年11月粵港簽署《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合作協議》,推動“數字灣區”建設在政務服務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標志著粵港政務服務合作邁入深度協同新階段,圍繞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實現三個創新。
“粵澳聯合一站式”是拱北海關以橫琴口岸“一地兩檢”為依托、運用車輛一站式系統,聯合橫琴邊檢以及澳門海關、澳門治安警察局、澳門衛生局等聯檢單位,首次在同一通道、同一平臺上完成對通關車輛及人員信息的一次采集、分別處置、聯合驗放,實現了查驗信息跨境傳輸共享。
2025年1月23日,廣東省大灣區辦正式公布《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三批)》。第三批16個典型案例涵蓋了要素跨境流動類3個,民生融合類3個,營商環境類5個,重大平臺建設類5個,與前兩批典型案例相比,第三批案例延續了創新價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點。【點擊查看案例詳情】
記者梳理過去三年廣東省大灣區辦發布的52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發現,從民生到營商,從科技到金融,這些案例正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大灣區“流動”起來、推動市場一體化發展的創新探索。
非中國籍港澳永久性居民因投資、探親、旅游、商務、研討、交流等短期入境事由來往內地,可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委托的香港中旅集團、澳門中國旅行社遞交辦證申請。
粵港澳法律部門攜手推動三地調解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現“三統一、一保障”。“三統一、一保障”分別是統一調解示范規則、統一調解員資格資質、統一合作平臺、強化法制保障。
跨境交通卡采用兼容港幣或澳門幣錢包與人民幣錢包的芯片技術,實現粵港(嶺南通與八達通)、粵澳(嶺南通與澳門通)的公共交通支付互聯互通,便利港澳居民北上之后的公共交通出行。
2024年11月24日,廣東、香港、澳門聯合舉辦“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比賽選取港珠澳大橋作為紐帶,串聯粵港澳三地,總里程230公里,積極探索“一賽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在體育賽事方面的制度創新舉措。
2024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發布《港澳居民購買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房產結算支付便利化業務指引》,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購房。
深圳市通過“建立一個平臺,構建一套規則,開展一致行動”,協同推進深港兩地船舶管理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現深港非公約船舶安全檢查規則協同、信息共享、結果互認。
惠州市通過創新“一個聯盟,一個標準,一站式服務”模式,打破與香港在組裝合成建筑(簡稱“MiC”)領域跨境協同規則機制壁壘,有效推動粵港組裝合成建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橫琴合作區以“澳門新街坊”綜合社區為載體,創新推動教育、醫療、政務服務、支付方式等社會公共服務與澳門有序銜接,拓展澳門居民的優質生活空間,加快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