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前海管理局與前海法院及時共享誠信企業清單,從失信違規、經營情況、榮譽成果、關聯風險、輿情信息等五個維度,通過對17個二級指標共117個評分子項的分析,運用機器學習模型評定出信用A類企業,均屬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嚴格履行承諾、經營狀態穩定的企業。建立誠信企業司法激勵機制,對被前海管理局認定為信用A類且無不良司法記錄的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將采取更靈活、溫和的執行措施,包括堅持比例原則靈活查封財產;慎用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適當設置寬限期,暫緩失信信息公開;為誠信企業出具自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證明;依法用好執行和解以及破產重整等方式盤活企業資產等。
02
創新亮點
一是細分失信違規、經營情況、榮譽成果、關聯風險、輿情信息等五個維度,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二是加大了守信激勵力度,對A類且無不良司法記錄的企采取更加人性化、靈活的司法措施。三是推動了司法公信和社會信用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
03
實施成效
實現了企業誠信激勵的分類管理,形成了誠信促進的司法機制。建立誠信企業司法激勵機制,是貫徹執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一項有力措施,有利于鼓勵企業積極主動履行法律義務,形成誠信健康的營商環境。該機制實行以來,截至2023年4月,前海法院共辦結誠信企業案件2878件,涉及誠信企業315家,結案標的額34.79億元。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