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前海商事主體數量日益增長,托管制下企業注冊地與實際經營地分離使得法院面臨司法文書送達難、企業信息共享難、協同監管難等問題,影響了法院審執工作效率。為解決托管企業需求,推進企業等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建設,提高法律文書送達效率,進一步優化前海營商環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意見》《廣東省關于商事主體承諾確認法律文書送達地址有關問題的意見(試行)》《深圳市關于推行商事主體法律文書送達承諾的實施意見(試行)》等文件精神,2022年6月,前海管理局會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推行“信用+法律文書送達”工作機制,解決了司法文書送達難、企業信息共享難、協同監管難等問題。
02
創新亮點
一是推廣法律文書送達信用承諾制。修改托管協議格式,增加法律文書送達承諾制條款,明確對于提供了電子送達郵箱的企業,即視為同意人民法院以電子送達的方式(電子郵箱和手機短信)送達法律文書。前海管理局將商事主體送達承諾及其履行承諾情況納入前海公共信用信息系統,進一步打擊虛假地址注冊的情況。
二是創新推動托管企業法律文書電子送達。創新推動在住所托管領域實施文書電子送達,在《法律文書送達地址承諾及確認書》中增加“電子郵箱和法人及企業聯系人手機號碼”作為人民法院以電子送達的方式送達法律文書的接收方,并對企業托管線上辦理的頁面進行改造,引導企業優先選擇電子文書送達,從而以信息化手段使送達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廉,縮減訴訟案件和行政案件的辦理周期,實現司法和行政效率雙提升。
三是強化前海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利用前海公共信用平臺,前海管理局定期共享包括企業托管信息、電子文書送達承諾情況在內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深圳市中院共享前海商事主體所涉審判、執行案件等信息,讓涉及信用建設和執法監管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融共享,創新信用監管及服務新模式。
03
實施成效
“信用+法律文書送達”工作機制施行以來,截至2023年4月,共12225家企業選擇信用承諾及法律文書電子送達服務,解決了企業需求痛點,提高了法律文書送達效率,助力了前海營商環境提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