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黃埔區在全國率先推出承諾制信任審批改革,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實現審批、監管、信用“三聯動”。企業和群眾提出行政審批申請后,審批部門一次性告知其審批條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請人書面承諾其符合審批條件,審批部門基于對申請人的信任作出行政審批決定;監管部門同步開展針對性的事中事后監管,及時糾正行政審批環節的失當行為和行政相對人的失信行為,信用承諾及履行承諾情況全面納入申請人信用記錄。
02
創新亮點
一是分類開展審批改革。承諾制信任審批分全信任審批、非核心要件信任審批和要件后補信任審批三類,除向審批部門提交申請書、簽署承諾書外,在全信任審批中,申請人無需提交其他材料;在非核心要件信任審批中,申請人僅需提交審批部門要求的核心材料;在要件后補信任審批中,申請人僅提交部分材料,審批部門先行作出審批決定,申請人在審批決定作出后限定期限內補齊剩余材料。
二是建立全鏈條智能化信用管理機制。事前信用預警,將申請人信用狀況作為是否適用信任審批的依據;事中智能提醒,依托黃埔區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對需要核查或實行要件后補信任審批的事項,在承諾期限屆滿前,提醒審批部門和承諾人;事后聯動獎懲,按照信用狀況科學設置“雙隨機”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分類精準監管,區分不同失信情形實施懲戒。
三是實行承諾信息閉環管理。加強承諾信息統一歸集、承諾履約管理,明確批后核查和事中事后監管要求,強化全流程信息共享,依法依規開展違諾違法等情形處置,履約情況全面納入信用記錄。
四是創新引入責任保險制度。選取10個部門42項涉及經濟利益價值較高、事中事后核查難度較大的涉企經營許可等事項,探索引入責任保險制度,當行政機關因實行承諾制信任審批致使第三人遭受經濟損失時,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降低行政賠償風險。
03
實施成效
承諾制信任審批改革已升級至3.0版,共20個部門119項事項納入審批改革范圍,總體審批時限比一般程序壓減40%,30%的事項實現當場審批、90%的事項實現1日內辦結,實現企業開辦最快0.5天辦結、“四品一械”100%“證照同辦”,一般工業項目基坑開挖階段施工許可審批時間平均1.5個工作日、最長3個工作日,項目籌建周期平均較改革前縮短6個月以上。2023年以8萬元保費撬動高達350萬元的保險累計總額,單次事故責任額高達80萬元。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