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針對惠企政策涉及部門多、管理分散等問題,黃埔區大力推行政策兌現“一門受理、限時辦結、免申即享”改革,2021年,在“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實行“信用優先,免申即享”改革,在政策兌現中全面運用信用信息,發揮信用篩查和預警風險作用,不斷提升政策兌現效率,搭建便捷高效的惠企政策兌現通道。
02
創新亮點
一是把“嚴格審核”變為“信用優先”,助企“信易兌”。將企業信用與政策兌現無縫對接,全面運用黃埔區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結果,事前介入快速核查并全程預警企業信用情況,對信用評價A級企業,在政策兌現的資格認定遴選、競爭性評選及招商引資優惠中優先考慮;對信用評價D級企業,不得享受政策兌現資金、財政資金補貼,倒逼市場主體增強守信意識。
二是把“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助企“免申兌”。對納入“免申即享”服務清單的事項,政策兌現服務信息系統通過數據共享方式,提前將政策信息與企業信息進行比對,篩選出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名單,并自動推送短信至目標企業,企業確認申領意愿后,即可坐等資金到賬。
三是把“最多跑一次”變為“最多點一次”,助企“零跑兌”。通過大數據運用助推流程再造和制度提升優化,將原來的“申請、受理、審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撥、撥付”六大流程簡化為“數據比對、意愿確認、撥付到賬”三個環節,同時增加政府主動公示流程,最大限度尊重企業意愿和保障企業權益。用數據跑路替代企業跑腿,全程只需點擊一次確認領取。
03
實施成效
政策兌現“信用優先、免申即享”改革以來,政策兌現服務系統累計調用黃埔區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企業信用等級信息80萬余次,辦理政策兌現申請20000件,“免申即享”政策兌現事項辦結壓縮至最短當天到賬,累計撥付資金超4700筆,大幅提升了企業獲得感。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