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以大數據為基礎支撐、以信息化為技術手段、以信用度為評價標準,打造北京路誠信商圈。“一評”:建設北京路誠信商圈信用管理平臺,通過線上接入公共信用信息以及線下歸集日常經營數據,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二看”:打造兩大可視化場景,為商圈沿街和8棟商業綜合體近1800家商戶全量建立信用檔案并制作“誠信二維碼”,實現商戶信用“一碼查詢”,設立商圈信用數據駕駛艙大屏,實現商圈信用“一屏盡覽”。“三監管”:建立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事前實行信用承諾準入機制,事中實施6部門小組動態監管,事后建立消費投訴24小時快速響應及小額消費糾紛先行賠付機制,形成“市場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
02
創新亮點
一是以廣東省商務廳歸口的省地方標準《DB44T 2166-2019 商圈商務誠信評價規范》為基礎,結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分級分類評價》結果建立商戶誠信評價指標,強化跨部門協作能力,落實信用評價應用和信息反饋。
二是打造一碼查信、一屏盡覽可視化場景。開發商戶信用二維碼,建立商戶信用檔案,為社會公眾提供快速了解商戶信用狀態和經營動態的通道,開通消費評價、消費投訴等功能服務,有效解決消費者、商戶、政府監管部門三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三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推行誠信經營承諾,編制承諾書,定期組織實施商戶誠信經營承諾活動,記入商戶信用檔案,通過北京路智慧平臺等渠道向社會公開展示,同步上報至“信用廣州”平臺。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推行商戶“誠信服務分”,根據服務分高低調節日常檢查中抽查比例和頻次。落實守信激勵措施,對守信主體在誠信示范商戶評選、政府專項資金申請、臨商證照申請、金融服務推薦等領域給予便利、優先、支持等惠企政策。
四是建立小額消費先行賠付機制。為游客提供小額先行賠付服務,已經核實清楚、產品質量容易辨別且不影響二次銷售的產品,小額消費糾紛進行先行賠付。
03
實施成效
設計完成一套符合北京路實際,包括6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的商戶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累計歸集商戶信用信息共計34萬余條,消費者掃碼查信近45萬余次,商戶100%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建立24小時消費投訴維權快速響應機制,消費者為商戶點贊1.07萬余次,投訴處置完成時間縮至平均3.2小時,消費評價滿意度達92.05%,先后榮獲“廣州市信用創新應用案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等殊榮,兩次納入廣州市信用監管創新舉措在廣州市復制推廣,2022年7月代表誠信示范商圈在商務部主辦的研討活動中向全國做經驗介紹,并在2022年12月評為全國示范智慧商圈。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