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圍繞環市路、東風路沿線商務樓宇,從專業信用服務機構中遴選業務骨干配備樓宇“信用管家”,構建高品質商務樓宇信用生態圈。構建“政府引導、樓宇共建、市場參與”信用監管模式,抓好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將誠信守法企業納入“包容監管企業庫”,為樓宇入駐企業提供優惠扶持政策,組織開展誠信企業和樓宇評選,并給予獲評樓宇入駐企業金融服務支持,激發信用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
02
創新亮點
一是加強政府引導。建立24小時內服務響應、評價退出和服務投訴三項機制,免費為樓宇入駐企業提供信用咨詢、培訓講座、信用風險信息推送等8項公益性服務內容及出具信用報告、信用評估等5項市場化服務事項,定期對樓宇入駐企業開展批量信用體檢,免費出具信用監測報告。
二是推動信用共建。建立信用共建共治新模式,充分發揮樓宇協會、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引入專業機構深度參與,選派高素質業務骨干擔任“信用管家”,結合樓宇不同業態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深度參與樓宇誠信建設和信用監管,有效降低樓宇失信風險。
三是提升信用輻射效應。聯合市場監管、商務、政務服務數據管理、稅務等單位,在“信用走廊”覆蓋范圍內,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分類分級精準監管等方面,給予入駐企業15項優惠扶持政策,建設“信用管家服務驛站”,布局“誠信教育講堂”,組織開展誠信企業和樓宇評選,并給予獲評樓宇入駐企業綜合授信。
03
實施成效
目前,越秀區“信用走廊”已覆蓋50棟商務樓宇,惠及企業1萬余家,提供各類信用服務300余次,累計開展樓宇入駐企業批量信用體檢近45次,累計向管理方和監管部門推送風險提示11,363條,輔助指導100余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開展主題式宣講,培訓活動70余場次,免費發放信用宣傳資料近5萬冊,獲評第三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應用案例被納入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第三批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