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省委深改委重點改革工作部署,惠州市、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圳市前海合作區等地區開展了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第一批),探索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的可行路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試點地區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模式、新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發揮試點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試點經驗的影響力,省發展改革委組織試點地區梳理總結了相關試點經驗,形成了系列典型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升。
01
主要做法
全面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修訂印發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2022年版),上線企業信用風險評估平臺,依托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紅黑名單、榮譽信息、不良信用記錄等信息,定期對全市100多萬個市場主體開展信用風險全覆蓋評價,并將高風險、較高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等評價結果推送至行業部門,支撐行業部門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02
創新亮點
一是指標全面。2021年,惠州市信用辦印發了《惠州市企業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2021版)》,2022年7月對該指標體系進行了修訂優化,目前該指標由4個一級指標、28個二級指標以及11個否決類指標組成。否決類指標為嚴重違法失信信息,實行動態調整。將國家下發的評價結果作為1項指標融入到指標體系中。該指標還設定了7個維度的企業經營異常風險線索,用以提示行業監管企業可能存在經營異常風險。
二是標簽展示。平臺展示各行業(領域)風險等級占比,各風險等級變化情況,并設置“經營性異動風險”“嚴重失信企業”“有失信記錄待修復”“重點關注對象”“無事不擾企業”等提示標簽,供部門查看。同時,部門還可以查看每個企業具體評估情況。
三是行業評價。除公共信用風險評估外,還支持行業部門按行業領域定義適用于本行業的評價模型,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庫的數據,結合行業數據,構建符合行業監管要求的信用評價體系。
四是精準監管。平臺設有評價應用、行業信用看板、評價管理、監管企業庫四大板塊。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部門依托平臺建立了100多個監管企業庫,涉及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糧油應急企業等行業或領域的企業,各行業部門運用評價結果對各自庫內企業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優化監管服務。
03
實施成效
“建立企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入選第四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企業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及平臺的建立,實現了信用評價結果共享,推動惠州市不斷建立健全全鏈條、智慧型監管機制,為部門開展差異化、精準化和智能化的信用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現已支撐42個行業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比如,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雙隨機、一公開”事項中運用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結果,對經營異常、高風險企業開展抽查,2022年以來,抽查企業211戶,根據抽查結果依法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實施信用約束管理的企業168戶。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