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華南美國商會發布《2025年華南地區經濟情況特別報告》(下稱《特別報告》)。該雙語報告共計208頁,由華南美國商會連續21年發布,對商界進行了全面和量化的研究與分析,并就華南地區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寶貴的見解。今年共有316家企業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美資企業占34%,中資企業占25%,港澳資企業占17%,歐資企業占14%,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占10%。
近六成受訪企業未來三年將擴大在華業務
《特別報告》顯示,76%的受訪企業計劃2025年在中國進行再投資,6%的企業未來一年再投資預算超過2.5億美元。華南美國商會的會員企業未來三到五年在華利潤再投資預算額將顯著增長33.18%,再投資額預計達145.9億美元,以擴大現有業務規模并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華南美國商會主席兼會長、2017年奧斯陸商業促和平獎獲獎者哈利·賽亞丁博士表示:“企業正增加在中國的投入,以確保在這個關鍵市場中占據更強的立足點。再投資額激增顯示出企業對中國未來的信心,以及他們對中美合作加深的期望。”
2024年中國的GDP增速為5%,GDP總量達到134.91萬億元人民幣。這一強勁的經濟表現繼續吸引全球投資者,39%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首選投資目的地,58%的外資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三大投資優先地之一。2025年《特別報告》進一步凸顯了投資者的強信心,73%的受訪企業表示2024年在華總體投資回報率為正值或較大正值。相較全球總體投資回報率,39%的受訪企業認為其在華總體投資回報率更佳。
調查顯示,61%的受訪企業表示2024年有在中國進行實際再投資。美資企業的再投資情況保持穩定,57%的美資企業表示已在中國進行實際再投資,與去年的數據持平。
去年,企業在華實際投資超出預期,3%的受訪企業原計劃2024年在華進行超過2.5億美元再投資,2024年最終落實超過2.5億美元再投資的受訪企業比例達7%。“這樣大手筆的投入,將在未來2—3年內會持續作用于中國經濟增長。”賽亞丁說。
展望未來,59%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擴大其在華業務。廣州連續八年在本調查中榮膺中國首選投資目的地,緊隨其后的是深圳、上海和北京。
沒有企業選擇完全撤出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國加快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放寬外商投資準入。202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宣布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特別報告》指出,絕大部分受訪企業對這一舉措持積極看法,近半數企業認為這將對其在華業務發展產生積極影響。60%的受訪企業表示,如果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他們愿意增加在華投資。其中,10%的企業表現出尤為強烈的投資意愿,計劃在華增加50%以上的投資。
調查顯示,中國市場在全球企業中的地位愈發重要。《特別報告》顯示,31%的受訪企業表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全球營收來自中國,該比例相較2023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47%的受訪企業表示,2024年在華營收顯著增加或少量增加。43%的美資企業(同比上升7個百分點)和47%的制造業企業(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實現營收增長。2024年,57%的受訪企業對其在華業務發展保持樂觀預期。
“隨著《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的發布,在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方面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在醫療、電信等行業將迎來更多展業機會。”安永華南區主管合伙人黃寅表示,廣東正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在粵發展的企業而言,可留意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機遇,如AI+先進制造。此外,綠色低碳、生物醫藥以及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的機遇也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指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選擇完全撤出中國市場。91%的受訪企業明確表示,盡管中美貿易摩擦仍在持續,他們不會因此脫離中國市場,該比例相較2023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對中美關系前景持樂觀態度。美國貿易關稅和中國貿易關稅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均有所緩解。許多公司通過供應鏈調整、戰略采購或吸收部分關稅成本來緩解這些影響。
賽亞丁表示:“美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認識到兩國之間經濟關系穩固的重要性,并且始終致力于通過這種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創新、創造就業和文化交流,實現互惠互利。兩國政府必須攜手合作,創造一個更具可預測性和支持性的貿易環境,使美國企業能夠繼續在中國蓬勃發展,并為兩國的長期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華南美國商會特別指出,本刊物由華南美國商會獨立調研與發行,不代表美國政府或其他政府組織的觀點。本刊物的出版與印刷沒有接受任何政府的資助。此報告可通過華南美國商會官網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