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向世界之名,奔赴星辰大海之約。
今年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全力推進干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作風,出臺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對企業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有需必供,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共建企業生態優越的新廣州。
新征程上,南沙要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和新引擎,就必須在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示范。廣州南沙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企業發展生態更加優越的出彩南沙。用心把服務機制做優,用力把要素保障做實,用功把政策扶持做足。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使命任務,并明確提出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從“營商”邁向“贏商”,南沙激發向上雄心和奮進之志,用好政策優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振奮“二次創業”再出發的精氣神。南沙堅持法治安商、改革利商,服務便商,變“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奮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行區。
向高而攀 面向世界
從廣州城市副中心,到城市新核心區,再到“未來發展核”,疊加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等多重優勢,南沙的高站位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戰略之高,決定了南沙營商環境的大格局。
打造“芯晨大?!碑a業集群,南沙的營商環境將承擔起孵化高規格產業集群的重托;協同港澳,南沙將持續打通規則機制銜接,讓要素在粵港澳三地間更自由流轉;面向世界,意味著南沙的營商環境將在世界范圍內彰顯競爭力與吸引力,讓這里的企業“走出去”,將世界的要素“引進來”。
南沙正在打造與高度城市戰略地位相匹配的營商環境。
前不久,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基地的實體就設立在南沙,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投資促進等高標準、國際化一站式服務。因此,南沙助力企業“走出去”、繼續擴展營商“廣度”的步伐迎來了新的推動力。
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南沙對標國際自貿港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運營好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釋放市場準入放寬、企業所得稅優惠等紅利,更是被提上了新日程。
在與港澳的規則銜接方面,南沙的做法同樣可圈可點。3月1日,粵港兩家律師事務所在南沙完成一場雙向奔赴。由廣東天諾律師事務所和香港余陳楊律師行聯合共同設立的天諾余陳楊(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正式揭牌成立,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資“引進來”提供雙向法律服務。
南沙在全國首次實現區級稅務部門與香港稅務局直接工作交流,推動10余項稅收規則銜接,將復雜的規則銜接轉化為智能的系統秒算,點對點輔導港澳居民便捷辦、輕松享。
優越的營商環境,同樣為南沙帶來跨境投資的增速度,外資“朋友圈”不斷擴大。
南沙成為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試點。截至2023年末,南沙所有試點措施落地見效,累計辦理試點業務1.33萬筆,涉及金額304.5億美元。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正在這一模式中受益——筆數多、金額大、時效性要求高,這些本是讓公司在境外支付船舶交易傭金和船舶造修服務費時頭疼的問題。如今,通過開展試點業務交匯款申請,單筆付匯后,企業既能夠憑指令付匯的便利化政策,又通過網銀提業務將耗時從3小時縮短到了15分鐘內,成本大大節省。
協同港澳,“穗澳通”商事登記服務相應開通,港澳外資企業跨省通辦、線上辦理服務新模式誕生——澳門特區申請人足不出澳,便可線上開辦企業,落戶南沙更便捷。
在南沙,以營商環境作為牽引,高效打通資金跨境流通雙向通道,一條高水平、聯通廣的資金高速路正在形成。
改革利商 “優”無止境
“南沙以承諾驗收的方式讓我們先行使用,比我們預期投產的時間差不多快了兩個多月,給我們企業節省經濟成本700萬元以上!”這個讓廣州雙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正康喜出望外的結果,正是年產100萬噸淀粉糖系列產品工程項目。該項目選址于南沙橫瀝工業區,將建設成中國最大的液體淀粉糖生產基地,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35億元。
徐正康在南沙感受到的“驚喜”,成為越來越多在南沙開工項目的常態,這些項目的快速投產正是受益于南沙“交地即開工”的政策。
這一政策對南沙而言并不陌生。一年一迭代,從1.0改革開始針對產業園內帶設計方案企業推行“拿地發證”,過渡到去年的6.0改革,在原有42項改革舉措的基礎上進行了合并與新增,通過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諾等方式,為每個新開工項目節省約3到6個月的時間,南沙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南沙方案》提出,探索試行商事登記確認制,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
這使南沙成為了國內率先探索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試點的自貿試驗區,將企業設立登記的行為性質從行政許可改為行政確認,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落地的門檻。今年4月,南沙更將全面實行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一路走來,南沙在不斷深化的改革中實現著“傳與創”的共融。
2024年,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五周年,也是實現《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階段目標的“攻堅之年”。
在去年,國家出臺支持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意見。年初,先有三大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在重點產業領域賦予南沙更多便利和支持;后有廣東省出臺《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用專門性法律條例為南沙開發開放進一步放權賦能……
新的一年,南沙更是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中表態,將“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系列舉措,充分釋放15%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疊加效應”作為重點發力。
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在南沙被不斷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被不斷激發,在這片熱土上匯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南沙,“傳”的是一貫的創新理念與創新能力,“創”的是與時俱進的眼光與不斷開放的創新步伐。
一流服務 護航產業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不久,香港年輕人孫弘睿決定在南沙成立港澳青年創業基地。
站在第五年的門檻上回望,這個決定沒有讓孫弘睿失望。
“這里產業豐富,特別是制造業發展快,對大多數創業者,都可以在大灣區城市內尋找到幾乎全產業鏈的合作方。”孫弘睿說,南沙蘊藏的機遇令他感受深刻,南沙對于傳統香港的創業路徑是一種革新,是港澳創業者的好選擇。
有形的環境聚人氣,無形的環境聚人心。
當前,南沙正加快發展“芯晨大海”新興產業集群。有城才有產,只有一流的城市發展環境,才能支撐得起宏偉的產業規劃。作為“未來發展核”的南沙,目前正在打造成為要素服務高地。
從政策發力,是南沙為企業護航的決心和定力。
自《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南沙出臺了首個國家級新區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產業政策體系,全生命周期支持企業經營發展,推出超30條極具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新年伊始,南沙便全市首推“穩經濟八條”,有效銜接廣州市支持商貿業企業升級改造建設措施。
從“營商”到“贏商”,關鍵一環是“營智”。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已成為南沙在發展過程中秉持的觀念。
當下,南沙全國首創了港澳工程專業人才職稱評價標準體系,實現6大重點產業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率先實現澳門律師內地執業。實施支持港澳青年發展“五樂”行動計劃,印發港澳青創“新十條”“國際化人才特區9條”,分類推出9項定制化申報指南。
從點滴做起,是南沙的最大誠意。
“電”亮營商環境,南沙在全國首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成立以來,及時協調企業用電難題430余項,高效服務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IFF永久論壇、融捷新能源等一批重點項目,搭起項目建設的“高速路”。
此外,供電局推出信用證繳費業務、票據繳費服務,為廣船國際、廣鋼氣體等企業融資超1.68億元,每月節約融資成本達100余萬元,有效減輕了南沙企業的電費繳納資金壓力。
獲得用水跑出“加速度”,智慧水務在南沙形成——通過整合區內原水點至龍頭全流程各環節監測要素,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供水數字平臺,打造具備“數字賦能、國內領先的綜合供水智能示范區”。
細致的服務,能撐起龐大的產業集群,南沙深諳此道。
對企業而言,營商環境如同城市的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資。
嶺南春早,萬象更新。面對“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開局之年,作為廣州“未來發展核”的南沙,同樣在起勢發力。
從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開放格局的形成,到改革和創新的持續推進,再到最大誠意的產業護航,南沙的營商環境正在釋放無限引力,滋潤著在地企業,吸引著世界目光。
春天的“種子”在灣區之心生根發芽,南沙“營”在當下,“贏”在未來。
?。ㄗ?王一晴 柳時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