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國家和省、市法治化營商環境部署在南沙落地見效,近日,廣州南沙對標國內國際最優,出臺《廣州市南沙區法治化營商環境規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推出96條硬招、實招,為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法治保障,并明確到2025年實現法治化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為優化制度供給,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規劃》提出要強化《南沙方案》立法保障,積極開展前瞻性立法研究,不斷健全涉市場主體的決策機制,完善涉市場主體政策制定流程,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探索建立市場干預行為負面清單等,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同時,《規劃》從打造“至簡”市場準入、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構建“零距離”服務體系三方面入手,在探索建立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深化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設立反映“辦不成事”窗口等方面,與時俱進創新執法司法便民利民服務機制,著力構建現代化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穩定護商,打造規范公正的執法環境,《規劃》提出了系列首創性舉措,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提質增效,打造規范公正執法環境:如積極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柔性執法,充分運用物聯感知、掌上移動等新型技術,探索“觸發式監管”“沙盒監管”等,推進全流程信用監管,深化“綜合查一次”聯合檢查機制,積極運用信息化平臺實施“非現場執法”,探索實施執法“觀察期”制度等,讓市場主體經營更“放心”。
《規劃》還提出要優化商事糾紛化解機制,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加大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投入,提高服務質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探索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建設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南沙分中心,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查處力度,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法律服務,通過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法律培訓,提高企業法治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滿足企業和群眾多樣化的法律需求,為民營企業和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
此外,《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建設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南沙國際片區,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實體化運作,推動南沙形成全球溯源國際規則;要大力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完善內地與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機制,開展中外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要強化粵港澳三地司法協作,共享資源,促進粵港澳地區司法交流;培養引進高端法律服務人才,提高法律服務人才素質和國際視野。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2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南沙區“法治化環境”排名全國第二,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指數位列榜首。
(記者 任燚 通訊員 盧德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