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至20日,由外交部駐港公署主辦的“感知大灣區 開拓新機遇”外國駐港領團和商界參訪團一行訪問深圳。為期一天半的深圳行程中,由外國駐港機構、外國駐港商協會、跨國企業、金融機構及媒體代表共百余人組成的參訪團深入感受深圳發展成就,尋找合作機遇。
尋找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機遇
參訪團一行首站參加了深圳(前海)推介活動,從發展要素、深港合作、法治環境等角度了解前海的營商環境,并通過金融機構及企業的分享了解前海的發展機遇。隨后前往市民中心廣場觀賞燈光秀,在絢麗的燈光秀中,參訪團成員紛紛舉起手機、攝像機記錄下燈火中的深圳。
芬蘭駐港總領事蒂莫·坎托拉說,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尋找芬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機遇,未來芬蘭在衛生健康、綠色轉型等領域都有與深圳、與大灣區深入合作的空間。
“我們對中國的未來,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滿信心。”香港太古集團主席白德利表示,太古是改革開放之初最早回到內地投資的企業之一,見證了中國令人矚目的經濟成就和社會發展。白德利說,他在30多年前就曾來過深圳,因此也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在短短幾十年內成為重要經濟城市的顯著轉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以及進一步增長和創新的動力源泉,深圳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有前瞻性的營商環境。我期待香港與深圳更為緊密地合作,為雙方帶來更多商機。”他說。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灣區,我們的商會成員非常想拓展菲律賓和深圳的合作。”菲律賓商會創會主席葉海興說,他們會將此行獲得的信息分享給在香港及菲律賓的成員,希望可以在深圳與香港、菲律賓間建立起更多聯系。
深圳是中國發展模式的例證
參訪團一行還前往比亞迪、騰訊、南山能源生態園參訪,在比亞迪搭乘“空中云巴”,在騰訊體驗人工智能“變臉”,在南山能源生態園登上建在煙囪上的天空吧咖啡廳……“零距離”感受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比亞迪汽車也在以色列售賣,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家在電動汽車領域領先的公司。以色列有著非常領先的汽車技術,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是互補的。”以色列駐港總領事藍天銘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以色列及深圳的高科技企業更了解對方需求,創造更多合作,“我認為在大健康、新能源、農業領域,我們的合作潛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深圳是中國發展模式的例證。”藍天銘說,這是他2005年首次訪深后第三次來到深圳,看到了非常多的變化,這里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
“我想我會邀請更多人來深圳參觀,看看這里在技術和環境方面所創造的奇跡。”南非駐港總領事莫賈萊法·莫戈諾認為,南非有很多可以從深圳學習的地方,接下來他計劃邀請更多企業來到這里,學習深圳的科技創新,以促進南非技術進步。“我認為我知道中國是如何改變世界的了,中國人非常具有創新精神,把想象帶入現實。”他說。
(記者 寧若鴻)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