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擔集團”)攜手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共同打造的“碳金融”深圳新模式——“深擔集團—南山區—中小微企業19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碳資產)”在深交所正式掛牌。這是全國范圍內首個掛牌發行的碳資產證券化產品,也標志著深圳率先實現了碳資產證券化從“0”到“1”的突破,開啟了綠色資產價值變現的新通道,也是深圳創新綠色金融、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實踐。
企業每年最高可獲百萬資助
碳資產作為一種重要的可交易的綠色資產,是繼知識產權之后,企業又一種新型的無形資產。碳資產證券化,以企業碳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為支撐,通過發行市場流通證券,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本次由深擔集團牽頭發起的碳資產證券化產品,為南山區6家企業提供了合計1.15億元的融資支持。南山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將按照企業融資成本的50%給予補貼,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資助100萬元,貼息期限3年。
作為推動碳減排的重要市場化工具,碳資產證券化對加強碳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推動全國碳交易市場擴容升級和提質提效,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此次項目發行人為深圳市中小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增信方為深圳市深擔增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計劃管理人為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托管行是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分行,參與中介機構包括北京市君澤君(深圳)律師事務所等。
“綠產”變資產
在綠色低碳領域,企業普遍面臨缺乏融資渠道的現實難題。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與南山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共同推動下,深擔集團針對南山區已納入及擬納入碳市場的重點排放企業推出碳資產證券化產品,以企業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債權作為基礎資產,通過發行市場流通證券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助力企業“綠產”變資產。
這是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繼深圳企業碳賬戶上線、“降碳貸”綠色信貸產品落地以來,與金融機構共創的又一碳金融服務新模式,持續豐富了中國綠色金融地方實踐。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學凡表示,市生態環境局將以這次碳資產證券化項目為契機,深化政銀企合作,開發更多綠色金融產品,全面助力深圳打造美麗中國典范。
開啟價值變現新通道
本期碳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入池企業主要有深圳前海中碳綜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富通光纖光纜(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楓葉酒店投資有限公司、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
深圳前海中碳綜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從事碳科技、碳資產開發的高科技公司,也是本次入池的6家企業之一。
公司創始人王祺表示,此次推出的碳資產證券化產品,讓他們把無形的綠色資產,變成了看得見的真金白銀。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在碳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更多低碳、零碳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以金融創新帶動綠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深擔集團已為超2300家次綠色產業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金額超156億元。
深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中華表示,未來,深擔集團將繼續攜手各方,充分發揮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多重聯動優勢,共同打造“碳金融”深圳新模式,不斷拓寬綠色金融服務內涵和外延,跑出綠色金融“加速度”,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深圳范本”。
背景知識
碳資產作為全國碳市場重要交易產品,因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場價值,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在碳約束時代,碳資產逐漸成為企業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后又一新型資產類型。目前,碳資產主要指碳排放配額、碳排放信用等可交易資產。今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迎來三周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已近270億元。
碳資產證券化,通常是指發起機構將其擁有的碳資產或其衍生債權作為基礎資產,發行的證券化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可以在不直接擁有碳資產的情況下,通過購買證券而獲得碳資產所產生的未來收益,而碳資產的擁有者在融資的過程中,依然可以保留對碳資產的自主性。
(記者 杜艷)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