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式石面廣場、街燈欄桿,澳門老牌咖啡店……走進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澳門新街坊”,熟悉的澳門元素撲面而來。
12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考察。在橫琴天沐琴臺展示廳,習近平主席參觀“琴澳和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主題展”。在這里,習近平主席同居住在澳門新街坊的市民代表親切交談。
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打造優質生活環境,為澳門同胞在此生活、就業、創業提供便利。
作為粵澳兩地攜手合作建設的首個面向澳門居民的綜合民生工程,“澳門新街坊”民生設施近期陸續投入使用,公共服務不斷完善。越來越多澳門人居住于此,享受橫琴和澳門“無感切換”的跨境雙城生活。
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記者深入探訪“澳門新街坊”衛生站、長者服務中心及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體驗澳式新家園的民生服務,并通過鏡頭生動展示“澳門新街坊”在促進琴澳融合、服務澳門居民生活、醫療、就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
從“家門”到“心門”
2024年11月正式揭牌以來,“澳門新街坊”長者服務中心已成了街坊們碰頭的“老地方”。在這里,叔叔阿姨能一起練拍拍操,一起學習如何用手機軟件打車、買菜,還能通過VR設備去北京、內蒙古等地“旅游”。
在“澳門新街坊”長者服務中心內,許多老年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他們紛紛提筆蘸墨,勾勒間,國畫之美便躍然紙上。郭女士是長者服務中心的常客,她表示:“‘澳門新街坊’的居住環境和服務設施都比較好,我們退休后可以在這里學習國畫或八段錦,每次有這樣的活動,工作人員都會及時通知我們,然后在群里報個名就能來參加,非常方便。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能夠相互交流,感覺挺好的。”
據介紹,長者服務中心主要為居住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55歲及以上長者提供服務,中心內設有接待區、活動區、興趣班等多個功能區域,并組織了互助小組、上門探訪等,為長者們提供溫馨、專業的養老服務。截至今年10月,中心累計服務人次已超過2.4萬人。
距離長者服務中心幾百米遠,就是近期設立的“澳門新街坊”衛生站和家庭社區服務中心。
在“澳門新街坊”住了5個多月的蔡先生正準備去樓下的“澳門新街坊”衛生站拿藥,他對“澳門新街坊”所具備的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等多元化功能贊不絕口。他表示:“‘澳門新街坊’綠化覆蓋及活動范圍比較廣,在這里生活非常舒服。”因鼻炎關系,蔡先生常常到衛生站拿藥。他表示,“以前住在澳門氹仔那邊時,走到那邊的衛生中心大概需要10分鐘。現在住在‘澳門新街坊’就更方便了,走到衛生站僅需兩三分鐘。并且兩地醫療信息可以共用,之前在澳門的病歷也能在這查到,非常便捷。”
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的首個由澳門衛生局運營和管理的醫療衛生服務場所,衛生站將澳門的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新街坊家門口,提供成人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及非預約門診等西醫服務,并可使用290多種澳門藥物。同時,衛生站采用澳門衛生局的醫療資訊系統,所有病歷資料均可通過電子健康紀錄平臺實現醫療資訊共享,若患者需要專科醫療跟進,會按現行模式轉介至橫琴或澳門相關醫院。
截至目前,衛生站內共有7名醫療人員,已為澳門居民提供門診服務約450人次。
“澳門新街坊”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內傳來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孩子們正在社工和家長的陪伴下參與家庭繪本共讀嘉年華活動,只見小朋友們紛紛拿起畫筆在白紙上畫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動物。一位正在陪孩子繪畫的澳門居民告訴記者,“現在‘澳門新街坊’內的配套設施越建越好,社區有組織一些適合老人和小朋友的活動,大家也都玩得很開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大家的交流和融合。琴澳一體化發展促使琴澳兩地連接更加緊密,進一步提升大家在橫琴的生活的便利性。”
據介紹,“澳門新街坊”家庭社區服務中心設置了輔導室、哺乳室、活動室、青年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室,服務對象從幼兒覆蓋至長者全年齡段。截至目前,家庭社區服務中心服務人次近9000人次。未來還將與學校合作,開展各類講座、課外興趣班等,滿足澳門居民多元化需求。
截至今年7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達16102人,就業人數達5098人。面向澳門居民建設的“澳門新街坊”項目已售出超1300戶,有500多戶家庭入住其中,家門口的服務也越來越貼心,越來越全面。
相隔187米的“雙向奔赴”
從橫琴到澳門,最近的地方僅隔著187米。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以后,用一次次的“軟”“硬”聯通打破了這187米的地理距離,打通了兩地制度上的壁障,有力推動琴澳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高效便捷流動,進一步深化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
2022年12月,“澳車北上”政策正式施行;
2024年3月1日零時起,合作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的封關運行,澳門居民可帶水果、鮮切花通關;
2024年12月2日,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式開通,從輕軌蓮花站上車,僅需2分鐘就到達橫琴口岸;
自2025年1月1日起,珠海市戶籍居民可申辦赴澳門旅游“一周一行”簽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申辦赴澳門旅游“一簽多行”簽注。
……
經過三年蛻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已蛻變為一個宜居宜業、經濟繁榮的“開放之島”,吸引了超1.6萬名澳門居民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生活居住,5000多名澳門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就業,6521家澳資企業落戶。橫琴與澳門以優勢互補實現“雙贏”。
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例,粵澳兩地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據海關部門統計,1999至2023年,廣東與澳門進出口累計3072.9億元,年均增長5.9%。2024年前10個月,粵澳進出口達158.8億元,已超去年全年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25.7%。
這些數據,正是粵澳兩地攜手合作的共同結果,也是“一國兩制”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粵澳兩地勢必將繼續加強交流合作,推進機制體制創新,包括不斷探索社會民生領域合作新模式,推出更多類似“澳門新街坊”的民生項目,為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創造更好的環境。
“祖國的掌上明珠”熠熠生輝
“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25年來,澳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用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具有強大生命力。
數據顯示,澳門GDP由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長到2019年的4445億澳門元,保持年均11%的增長率,在發達經濟體中位居前列。2023年GDP增長高達80.5%。1999年至2023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長至6.9萬美元,成為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25年來,澳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澳門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1999年的77.9歲提高至2023年的83.1歲。2012年以來,澳門總體失業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澳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由1999年的28.9%升至2020/2021學年的95%。一系列民生措施為澳門居民托起“穩穩的幸福”。
二十五載春華秋實,盛世蓮開熠熠生輝。站在回歸祖國25周年的新起點上,這顆鑲嵌在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以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從經濟跨越式發展到民生持續改善,從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到與內地展開深度合作,澳門不僅實現了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的華麗轉身,更在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與祖國同頻共振,共享榮光,展現前所未有的豪邁情懷。
未來,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澳門這個“小而富”“小而勁”“小而康”“小而美”的國際知名都市,必將書寫更加美好的發展篇章。
【總策劃】張純青
【統籌】李琳 申晨
【出鏡】許萌萌 楊政芳 王璐瑤
【攝像】羅淵 黃培聰
【導播】文云華
【設計】武君麗
【校對】賴玉清 梁潔萍
【鳴謝】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