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調度資源非常便利!”“政府非常友好、高效、務實!”“空中出租車、飛行汽車……低空經濟將帶來重要機遇。”
11月8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本次招商大會是粵港澳三地第三次攜手辦會,共達成簽約項目1933個,資金總額2.26萬億元。南方網、粵學習記者采訪了外國商會、外資企業代表,探秘大灣區有哪些令人“上頭”的特質。
外商發出“心動的信號”
廣東英國商會的成員企業中,很大一部分從事教育行業。廣東英國商會執行委員會委員、Gaia Global Sourcing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羅伯特(Robert Reid-Kay)表示,“我們的供應鏈企業受益于大灣區可調度資源的便利度,包括原材料、高技能人才、物流和生產設備等。”
羅伯特深耕科技行業多年,去年在深圳創辦了Gaia Global Sourcing,專注于采購和供應鏈管理。在他看來,大灣區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是他選擇在這里創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羅伯特說,“大灣區的物流基礎設施非常完善,這里有著世界級的港口和國際機場、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這些優勢使得大灣區成為外資進入中國的理想門戶。”此外,大灣區還提供了豐富的政府補貼和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在企業任職期間,羅伯特就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和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自主創業后,他又享受到企業所得稅和租金減免的優惠政策。
羅伯特還提到,今年5月,中國英國商會發布了《2024在華英國企業建議書》。建議書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政府與英國企業的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未來,特別是在推動中國進一步增?的“新質生產力”方面,繼續進行這種積極互動將是至關重要的。他說,“在大灣區投資的英國企業對此有著積極的展望”。
嘉士伯中國總裁李志剛則點贊了佛山的營商環境:“佛山是中國制造業重鎮,政府高效專業,從談判到投產,我們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他認為,大灣區的市場前景廣闊,消費能力強,為嘉士伯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發展潛力。
在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南區首席合伙人李嘉林看來,廣東省在吸引外資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廣東與香港、澳門互聯互通,讓大灣區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為外資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和交通網絡。其次,廣東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包括來自騰訊、華為等行業領軍企業,以及眾多初創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的人才,這些人才為外資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廣東省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和落戶支持等,進一步增強了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
在大灣區鏈接全球
2022年,英國泰萊集團完成了對量子高科的全資收購,英國泰萊集團亞太區企業事務副總裁劉曉談整合帶來的變化:“我們真正實現了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全球’的巨大轉變。以前,量子高科90%以上都是國內市場,現在,通過泰萊集團現有的全球網絡布局優勢以及跨國企業輻射力,我們迅速提升了出口比例,將更多‘廣東制造’‘廣東研發’的產品推向了全球市場。”
劉曉說,“我們的核心領導團隊遍布全球各地,在過去的兩年里,來到量子高科進行了大量實地研究,實現全面整合對接,深入推進多個項目,已累計追加投資約1500萬元人民幣,用于內部關鍵項目的升級改造,并給予最大力度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為公司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投資落戶大灣區的重點外資項目,劉曉表示,省市區三級政府在收購及最艱難的整合階段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解決了企業種種燃眉之急。此外,江門政府通過專班服務、圓桌會議等機制助力企業發展:“政府也在學習企業,了解企業,這些措施讓我們感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高效、貼心服務。我們能夠及時反饋問題,并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這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投資信心和安全感。”
她還透露了泰萊集團在大灣區的具體投資計劃:“我們將持續升級改造,打造全球化世界級的益生元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這不僅是為了公司自身的發展,更是為了造福當地的產業鏈和社區。我們已做好中長期規劃,以及未來戰略儲備項目,立足大灣區,輻射全球,滿足全球消費者對腸道健康日益增長的需求。”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華南董事會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非常看好大灣區的高科技產業:“大灣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自動化等領域展現出強勁潛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領域,正成為吸引外資的新興增長點。”他認為,大灣區的高效供應鏈和創新能力,使得從概念到原型的快速開發成為可能,吸引了眾多國際企業前來布局。
然而,挑戰同樣不容忽視。李嘉林指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美關系以及競爭力不斷提升的中資企業,都是外資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外資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同時加快科技轉型,以保持競爭優勢。”他說道。
期待大灣區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
對于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外資企業普遍表示期待。高志豪認為,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深中通道的開通,極大地優化了營商環境。“我們期待大灣區能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合作機會。”他說道。
羅伯特認為,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和政策的持續優化,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將變得更加友好和高效。他特別提到了AI技術在項目管理、翻譯和設計等領域的應用,這些技術將極大地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也進一步促進區域互聯互通發展。
劉曉一直在五百強跨國食品企業擔任高管,她認為食品及大健康產業板塊在大灣區有著絕對優勢和無限潛力,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政策支持,促進產業鏈整合和優化,為大灣區內的外資企業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她說:“這包括加強企業之間的互通互聯,共同打通產業優勢,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在大灣區發展的要素。”
林德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南西區總裁易岷也強調了互聯互通的重要性:“我們希望看到大灣區在氫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加強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在全國范圍內拓寬業務合作。”他提到,林德集團正積極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推動大灣區內的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
李嘉林認為,大灣區交通、金融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不斷提速,將進一步促進外資企業在區域內的業務拓展和資源整合。他呼吁政府繼續深化相關政策措施,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互聯互通服務。
統籌:張純青
監制:李琳
策劃:尹玨文
記者:周紅豆
攝制:張琪達 張瑞霖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