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翠亨新區成立于2013年,位于中山東部臨海區域,總規劃面積230平方公里,包括馬鞍島片區、南朗片區,其中馬鞍島片區規劃面積約56平方公里,包括馬鞍島、橫門西水道西側區域及周邊水域。翠亨新區作為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奮力打造為全球卓越的國際化濱海未來新城。圖為建設中的深中通道。
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翠亨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環灣核心圈層、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是珠江西岸連接深中通道的橋頭堡。區內匯聚廣澳高速等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100公里范圍內通達5個國際機場、4個國際港口,坐擁灣區“1小時優質生活圈”。其中,中山港澳碼頭航線直通香港、澳門、深圳等灣區重要城市。圖為翠亨新區區位圖。
前瞻性的“4+X”產業體系。聚焦裝備制造及機器人、健康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等四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新興未來產業不斷培育。區內已落地西灣醫藥與健康產業園、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江波龍綜合性存儲產業園、港澳碼頭綜合體等項目。圖為完美生命科學院現場。
高水平的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對標最高最優最好城市規劃,推進城市綜合管廊、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景觀不斷美化,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圖為翠亨國家濕地公園。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中山國際人才港”為抓手,全周期、全鏈條提供人才創新、住房、教育、研究、培訓、扶持政策等服務,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打造立足新區、覆蓋中山全域、輻射大灣區的“1+N人才服務平臺綜合集群。圖為中山國際人才港。
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創新。以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努力構建以人為核心的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格局,大力推動智慧城市、BIM/CIM綜合應用、無廢城市、零碳城市“四個示范區”建設。圖為南外環與翠亨快線連接點。
完善的生活配套功能。依托濱海景觀和山、水、林、田、濕地等豐富自然生態底蘊,培育居住和生活服務功能,規劃新增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合計54所,若干三甲綜合醫院和公共文化設施等,構筑功能便利、安全、人性化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打造人文豐沛、宜居創新的灣區品質之城。圖為中山翠湖公園。
更加開放的對外合作平臺。成功納入廣東自貿試驗區中山聯動發展區范圍,不斷強化“東承”職能,加強區域聯動發展,引入深中科技園、文旅生態城等項目,推動與香港、澳門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深度合作。圖為未來之門概念圖。
中山翠亨新區秉承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新一輪競合發展,奮力開啟從桑田變城市的歷史嬗變,打造新時代中山面向大灣區的城市新門戶,譜寫中山從江河時代走向灣區時代的華麗篇章。圖為孫中山故居實景圖。
部分圖片來源:中山翠亨新區官方網站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