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被稱為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它集隧、島、橋、水下互通于一體,有著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最大跨徑的全離岸水中懸索橋,是當前世界上在建的綜合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設東、西兩座人工島、6.85公里海底隧道(沉管段長5.03公里)、17公里的橋梁(含1666米主跨伶仃洋大橋、580米主跨中山大橋)及一座水下互通立交(東人工島),項目按100公里/小時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雙向8車道,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小南了解到,目前深中通道進展順利,各分部分項工程齊頭并進,海底隧道已完成西端8節沉管安裝,占總量四分之一,伶仃洋大橋主塔已施工至210米高程,中山大橋主塔已施工至150米高程,計劃年內實現封頂。
在施工現場,看著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海中橋塔,小南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詞——“基建狂魔”。從港珠澳大橋到南沙大橋再到深中通道,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從圖紙變成現實,只用短短幾年時間,灣區建設的速度令人驚嘆。
“這么近、那么遠。說的不就是這里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辦主任、副總工程師陳越說,“從這里看過去,到深圳寶安機場直線距離約20公里,到廣州南沙港不過13公里。然而,現在要從中山開車到深圳寶安機場,要大約2個小時,到南沙港也要一個半小時。深中通道通車,將極大地縮短珠三角各市通行的距離,中山到深圳機場,將由兩個小時變為20分鐘。深中通道將為大灣區的發展開拓嶄新局面。”
不僅是距離上的縮短,超級工程,還必須有超級貢獻。如伶仃洋大橋在世界上首次將超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顫振臨界風速提高至88米/秒,一舉打破了國外權威“不可能實現”的論斷;西人工島僅用了4個半月時間,創造了快速成島的世界紀錄,還創造了“一日四筒”的振沉成績,打破了港珠澳大橋保持的“日沉三筒”的世界紀錄;而八車道的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尚無先例,采用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也是國內外首次大規模應用,屬于全新的結構和技術,極具開創性與挑戰性。
看到這里,小南真的忍不住要驕傲了!小南嘆高速,今天就帶大家看到這里,讓我們一起期待2024!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