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與外資發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關系。
作為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外資銀行之一,星展銀行來自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大的商業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已超過30年。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下,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外資銀行在科技金融發展和大灣區建設的澎湃熱潮中,如何踏浪前行?南方+獨家對話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行政總裁鄭思禎。
對外開放讓中國與海外市場雙向奔赴
記者:從您的觀察來看,星展銀行在華業務和投資,如何與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同頻?
鄭思禎:星展銀行自199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處,深耕中國市場30多年,我們深刻地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深度對外開放。
2020年,國家開放外資機構控股保險證券與銀行,星展銀行集團在上海成立了控股51%的星展證券。同時,我們借助金融開放的利好政策,不斷加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進一步引進國際的投資者。
在過去幾年間,中國通過在上海、南沙、前海等自貿試驗(片)區先行先試,進行了許多對外開放尤其是金融領域開放的實踐,我們也希望能盡快讓這些好的經驗在全國范圍得到推廣。
記者:擴大制度型對外開放是關鍵。這為外資銀行在華展業,提供了怎樣的機遇與便利?
鄭思禎:作為外資銀行,我們非常歡迎擴大制度型對外開放的舉措。首先,通過不斷對接國際標準,特別是貿易規則銜接,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同時,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吸引外資走進來提供了更大實惠。
其中,我感受到這幾年跨境資金的流動性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貿易支付便利化等措施,讓企業跨境支付更便利;跨境資金池等政策,讓企業可以更好地進行現金流管理。
星展銀行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商業銀行,我們在各個方面累積了一些比較好的經驗。如今,我們觀察到中資企業走出去,已不僅僅是生存的問題,更是發展的需要。
我們利用區位優勢,包括在中國香港、新加坡、東南亞的網絡,幫助出海到當地的中資企業,了解當地的稅務、法律、貿易和相關文化,協助他們在當地能夠很好地發展。
看好中國經濟5—10年發展前景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鄭思禎:中國經濟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也是新舊動能的轉換期,要發展先進生產力。
對于我們以及其他的外資金融機構而言,其實最重要的是市場。如果市場是有潛力的,就會吸引外資聚焦在這個市場,投入更多的資源。
我對中國經濟未來的5—10年的發展是非常有信心的。我相信這也是為什么星展集團持續投入中國市場的原因。從我們增資、投資的決定也可以看出星展集團對中國經濟的看好,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記者:近年來,地緣政治風波、各國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分化等因素令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經濟脆弱性加劇。中國企業要如何應對海外風險?
鄭思禎:如你所說,實際上外部的環境也非常具有挑戰性。我想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首先一定要聚焦優勢。中國的很多新興制造產業,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綠色能源相關等,在全球已經具備了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優勢。
現在關鍵是,如何把這些優勢輸出海外?中資企業怎么從一個本地最強的行業領導者,成為一個全球的行業領導者?我非??春弥袊暮闷髽I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全球企業。
在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希望他們要關注當地的一些政治與社會經濟的風險,建議中資企業出海東南亞時,積極考慮將新加坡作為一個中心。新加坡作為一個非常成熟的金融中心,有利于中資企業在融資等方面進行資金、資源的調配。
將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服務往前延伸
記者:近期,星展集團不斷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8月初,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星展銀行中國科技研發中心試運營。不久前,星展銀行增持深圳農商行股權,持股比例上升至16.69%。星展如何在這片投資熱土尋找更多發展機遇?
鄭思禎:在我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甚至在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區域之一。首先,大灣區是一個開放的典范。粵港澳大灣區活力充沛,非常市場化,非常開放,非常透明。
近期,我們揭牌了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科技研發中心。當初決定在廣州落地星展集團的全球第3個科技中心,就是看中了廣州的科技人才儲備。一方面,我們助力大灣區企業發展;另一方面,星展自身也通過投資科技中心,利用大灣區的科技優勢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記者:在全球科技浪潮中,銀行、特別是外資銀行,如何更好服務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
鄭思禎:過去幾年間,我們深入了解了科創企業的需求,希望將對科創企業的服務進一步往前延伸。
首先,我們對于初創企業信貸的審批模式,實際上與成熟企業是不一樣的。對于初創型科技企業,更多要看它的發展的潛力,同時幫助它進行后續的融資安排。
我們要與科創企業的生態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星展證券成立后,我們能在資本市場更好地助力科創企業發展,如幫助科創企業到香港市場IPO等。對于科創企業的出海需求,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利用在東南亞區域的優勢來提供服務。
記者:今年省委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攜手港澳打造國際金融樞紐。在攜手港澳方面,您有什么建議嗎?
鄭思禎:我認為,在這方面應該繼續調動香港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吸引更多在港的金融機構進入廣東,進一步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們還可以通過香港,吸引國際金融機構以香港為中轉站進入廣東。
【策劃】陳楓 曹斯 王海軍 袁佩如 張由瓊
【統籌】陳穎 王良玨 張哲 唐柳雯 石磊
【采寫/出鏡】南方+記者 唐子湉
【攝影/攝像】南方+記者 李永智 鐘志輝 朱洪波
【剪輯】南方+記者 何志豪 實習生 黃美慧
【設計】譚唯 吳穎嵐
【運營】尤立川 丁曉然 陳明詩 董晨晨 施心怡 鄧素凡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