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粵港澳大灣區是跨國企業感知中國經濟熱度的關鍵“水域”,也是全球投資者向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心票”的重要窗口。近日,“感知大灣區,開拓新機遇”外國在港領團和商界參訪活動啟動,吸引外國投資者熱情參與,搶抓大灣區發展機遇。即日起,南方網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推出“跨國企業看大灣區”系列高端訪談,專訪跨國企業高管,洞察全球行業巨頭眼中的中國紅利和大灣區機遇,敬請垂注。
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發達的產業集群、豐富的創新要素,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聚集的重要區域。世界500強企業阿利斯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在接受南方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大灣區擁有開展生物醫藥產學研醫合作的創新沃土,有望打造成為中國新藥走出去、全球新藥走進來的重要窗口。
區域總部落戶大灣區
期待深化產學研醫合作
“作為研發導向型的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往往圍繞研發力量布局。”王磊認為,大灣區擁有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知名學府和一系列高水平醫療機構,同時又能高效聯動世界級的醫學和研發資源,非常有利于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的發展。
2021年,阿斯利康中國南部區域總部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啟用。王磊表示,阿斯利康將區域總部設在廣州,正是看中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能力與產業優勢。“阿斯利康期待與大灣區的高校、企業、醫療機構在醫藥研發、精準診斷、數字醫療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開展創新探索。”王磊說。
據悉,目前阿斯利康已和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真實世界研究院合作,共同推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真實世界研究體系,促進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
王磊表示,阿斯利康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在大灣區的研發和投資布局,推動位于廣州的區域總部成為聯動大灣區、走出中國、輻射東盟甚至全世界的“戰略支點”。
乘政策東風
推動創新藥“入灣”“出海”
打造“健康灣區”是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題中之義。為打通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的通道,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需求,2020年,“港澳藥械通”政策正式出臺,并在大灣區內地九市進一步擴展實施。
搭乘“港澳藥械通”政策東風,阿斯利康用于治療重度哮喘的藥品在香港和澳門上市后,于2022年5月獲批用于大灣區內地九市指定醫療機構的臨床急需使用。王磊表示,大灣區先天具備“先行先試”的創新屬性,擁有推動新藥研發和先行獲批落地的優勢條件。除了上述藥品,阿斯利康的多個罕見病藥物也選擇在大灣區進行先行先試探索。
在王磊看來,大灣區在加速其他地區創新藥品“入灣”之外,未來還有望成為中國新藥“出海”的重要橋頭堡。他指出,這需要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以及大灣區與內地之間的科研力量協同,利用好內地人才和學術資源,一方面持續提升大灣區新藥研發水平,推動在國內獲批的新藥到香港臨床研究和上市,另一方面不斷夯實大灣區的醫藥制造業實力,提升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大灣區領先的醫療行業營商環境基礎上,阿斯利康希望能繼續加深在大灣區的產、學、研、醫聯動,在區域經濟上加強跟政府的緊密協作。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夠繼續支持跨國藥企成為中國新藥走出去、全球新藥走進來的橋梁。”王磊說。
策劃:李美儀 黎妙娟
統籌:何梓陽 劉思敏
記者:劉思敏
見習記者:盧玲玲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