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羽毛球場地,拿著大號的乒乓球拍,卻像網球一樣打……這就是當下正流行的匹克球。近年來,新晉網紅運動匹克球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火起來了,慕名加入的愛好者日益增加。
24歲的徐偉煥,也是其中一員。從高校教師蝶變成合作區青少年匹克球隊教練,一年多以來,徐偉煥感受著琴澳的城市活力,也帶領年輕隊員奔赴全國逐夢各項大小賽事。2024年,橫琴青少年匹克球隊共獲得19金12銀11銅,包攬多項省級中小學錦標賽冠軍、省級精英賽冠軍等,交出一張靚眼的成績單。
如今,成立短短2年的橫琴青少年匹克球隊已發展壯大至28人。徐偉煥希望,年輕的隊員們心懷熱愛,享受體育運動的純粹,也愿隨著匹克球的扎根發展,橫琴文體事業呈現出更加蓬勃旺盛的姿態。
合作區青少年匹克球隊教練徐偉煥。
世界匹克球推廣大使的得意門生
匹克球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曾一度風靡全美,2018年前后開始在國內得到迅猛發展。作為一種低門檻、低限制的全民運動,匹克球球體比羽毛球重但比網球輕,抗風性更強,室內外均可進行,且運動量適中,老少咸宜。
徐偉煥的母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設匹克球課程的高校,課程主要負責人陳義聰,獲世界匹克球聯合會(WPF)授予中國唯一的“匹克球推廣大使”稱號。2020年,剛踏入校門不久,徐偉煥便在同學的帶動下接觸到匹克球,并憑借突出的表現順利加入校隊,成為陳義聰的弟子。
“匹克球既考驗人的反應能力、協調能力,又兼具健身性、趣味性、經濟性、社交屬性等等。”越接觸匹克球,徐偉煥越能體會這項體育運動的樂趣,越發投入更多時間與汗水到訓練場上。理論學習、實地訓練、賽場競技……“那時候基本一天五六個小時的系統訓練,但當你真心熱愛它,根本不會感覺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加之運動天賦一直出眾,徐偉煥頻頻在各級賽事中獲得殊榮,包括首屆全國匹克球大賽團體冠軍、中國匹克球巡回賽橫琴站混雙亞軍等。在校期間,徐偉煥曾擔任廣輕大匹克球協會會長,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匹克球工作委員會教練員培訓榮譽講師稱號,目前還擔任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匹克球分會競賽部培訓組副組長。
訓練日常。
與橫琴雙向奔赴
2023年畢業后,徐偉煥選擇留在廣輕大,擔任該校匹克球課程教師。與此同時,橫琴青少年匹克球隊成立不久,即在多個省級賽事中大放異彩。橫琴相關部門乘勢追擊,加大力度發展匹克球事業,并在全國各地物色優秀的教練員。
較為完善的場地、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還有愈發濃厚的群眾基礎……在徐偉煥看來,彼時,放眼全國,像橫琴一樣給予匹克球如此大力度支持的城市寥寥可數。琴澳聯動下,橫琴匹克球教練員擁有更廣闊的職業舞臺。因此,得知橫琴有關部門來到廣輕大招募教練時,徐偉煥當即應邀,“我與橫琴,是機緣巧合下的雙向奔赴。”
但作為新晉網紅運動,匹克球教學有別于其他傳統球類,沒有成熟的教學模式可以“抄作業”,徐偉煥不斷從日常集訓和各項比賽中梳理經驗,同步“沉浸式”一幀幀鉆研外國教學視頻,常常線上甚至回到大學向恩師陳義聰取經。
為了增加日常訓練的趣味性,徐偉煥特意設計各式教學小游戲,讓孩子們在艱苦訓練之余,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歡樂。為全面了解隊員的狀態,賽場外,徐偉煥常常與學生家長聊天交流。面對成績后進的學生,他始終堅信每一位隊員都有自己的節奏,絕不能一味批評指責,更應在科學的訓練規劃中釋放他們的潛力。
從賽場到生活,這一位年輕、陽光、無微不至的教練,將匹克球運動的拼搏精神,言傳身教給每一位隊員。
希冀琴澳體育更多元化蓬勃發展
獨特的社交屬性與新穎的運動形式,均是匹克球的流量密碼。如今在橫琴國際網球中心,匹克球場地常常“一場難求”。
但當公眾的新奇感逐漸消退,匹克球的發展勢頭還能否保持?
“我覺得不必擔心這些不可把控的因素。體育項目有不同的發展期,唯有對體育運動真心的熱愛,才能推動項目長遠發展。”徐偉煥認為,匹克球打法簡單、規則靈活,這一項新興、有活力的運動與橫琴開放、包容、多元的城市氣質非常契合。每一位熱愛匹克球的琴澳愛好者,都是匹克球在此長足發展的根基。作為教練員,下一步他將全身心投入匹克球運動的推廣、教育工作,讓更多人體會到它的魅力。
“希望匹克球能成為琴澳的又一張城市名片,也希望更多如匹克球一樣的新興、小眾的體育活動能在橫琴綻放,讓琴澳體育事業多元化蓬勃發展。”徐偉煥說。
(記者 黃天儒 何麗苑)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