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造”深海機器人遠航中東;全球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交付;全市首個海洋裝備主題產業園正火熱建設;郵輪經濟點燃文旅新引擎……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從未關閉過的口岸,開放的港、千年的城、世界的灣,在南沙交相輝映。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也成為南沙海洋經濟發展的寫照。
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稟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南沙始終以“頭號力度”發力海洋經濟,堅持做好海的文章,深化港產城融合。
從海工裝備到船舶制造、從耕海牧漁到大國重器、從航運物流到海洋文旅……“掘金”海洋,南沙憑什么成為“全能型選手”?
立足特色,產業聚力齊發展
近期港航領域討論的熱點對象非南沙龍穴島莫屬。以145億元投資落地的廣州港南沙港區五期工程項目(下稱“南沙港五期”)正位于此。一個年設計通過能力為集裝箱670萬標箱的超級港口將在這里誕生,為南沙港航物流再添強勁動力。
當前,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2400萬標箱,整體規模和能力位居全球集裝箱碼頭前列,已開辟200多條集裝箱航線,其中170多條外貿航線通達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南沙港口不斷壯大發展的同時,作為承載地的龍穴也隨著其通達全球的航線深入融入全球產業鏈。
今年,廣東實施五大行動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產業振興是五大行動之首。緊抓產業發展根本,依托優越的臨海資源稟賦,南沙正加速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協同帶動區域融入全球發展大局。
坐擁國內三大造船基地中的中船龍穴基地,龍穴同樣是南沙船舶和海洋工程重要承載地,集聚廣船國際、黃埔文沖等造船龍頭與新勢力,多個世界先進、國內領先的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項目在南沙下水。
數據顯示,該區各類型船舶產能達558萬載重噸/年,單船造船能力突破30萬噸,2024年南沙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業產值增長12.5%。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航運物流兩大海洋產業已入選《廣東省縣域特色產業目錄》。
作為海洋經濟發展新業態,海洋牧場是南沙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州(南沙)黃唇魚保護研究中心”正籌備成立,已成功孵化3000尾魚苗;藍色漁港打造“1小時鮮品配送圈”,實現水產品從塘頭到餐桌的“朝撈夕至”,守住“食在廣州,鮮看南沙”的舌尖鮮味;全球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蘇海1號”、國內最豪華養殖旅游平臺“閩投惠安1號”等一艘艘海上糧倉從南沙啟航駛向深藍,為老百姓餐桌提供更多優質蛋白。
從水產升級到種業突破,從高端海工裝備制造到預制菜開發……南沙正以“1+2+2+7”戰略,耕牧深藍。
從航運物流的繁忙到船舶裝備制造的轟鳴,再到耕海牧漁的生機,南沙海洋產業的朵朵浪花,躍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脈搏。
創新引領,科技興海“打頭陣”
科技創新是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南沙始終勇立潮頭,聚焦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加速海洋科技創新資源集聚,搶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奏響科產和鳴海上新樂章。
大國重器,閃耀南沙——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南沙正式入列;冷泉裝置在南沙啟動建設,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海陸結合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院所云集,碩果累累——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成功實施了我國海域首次和第二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所研制的“海斗一號”專用水下機器人收放系統為復雜海況下的長期、連續深海作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企業突圍,打破壟斷——深海智人(廣州)技術有限公司擊敗英國、荷蘭、挪威等國際行業龍頭,斬獲阿聯酋訂單,實現中國深海機器人首次商業化出口;廣州?;浉吆Q罂萍加邢薰镜闹攸c科研成果 “深海礦產智能混輸系統海試裝備”創下國內最大下放深度與最長連續穩定運行(>24小時)紀錄。
在發力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科創成果轉化是“最后一公里”。搶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南沙大崗鎮放馬村正打造廣州首個以海洋裝備為特色的產業園區,聚焦海洋先進裝備制造、衛星互聯網應用示范等前沿領域,已引入14家重點企業入駐,致力打造海洋科技發展和成果轉化的新高地。
挺進深藍,南沙以澎湃的科創動能,為“海上新廣東”注入強勁動力。
釋放活力,文旅闖出新藍海
郵輪一響,黃金萬兩。以郵輪為代表的文旅正打開南沙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
作為海洋經濟體系中極具活力的重要增長極,海洋文旅正以澎湃之勢釋放發展潛能,成為驅動藍色經濟版圖崛起的關鍵力量。
南沙早已謀篇布局。以20公里美麗海岸線擦亮濱海旅游新名片,郵輪游艇正是南沙探索海上文旅的“殺手锏”。
自2024年底恢復常態化運營以來,到南沙坐郵輪出海成為大灣區旅游新時尚。目前,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累計運營28個航次,共驗放出入境人員超14萬人次,平均上座率75%。
其中,“愛達·地中海號”結合嶺南地區的文化特色,創新打造豐富多樣的海上文旅新體驗,為大灣區游客帶來精致、舒適的海上郵輪假期。
當前,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已落地“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15天免簽政策”和“外國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此外,作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游艇泊位最多、配套服務能力最強的游艇會,南沙游艇會早已成為南沙布局海上高端文旅產業的重要一子。
今年4月,廣東海事局發布公告,提出將創新港澳游艇“兩套牌”管理模式,廣州南沙客運港有望成為“港艇北上”首批出入境口岸。
探索海洋經濟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南沙發揮海洋人文、海洋文化兩大優勢,激發深?;盍Α?/p>
從“依海而生”到“向海圖強”,南沙,正助力一個氣象萬千的“海上新廣東”加速崛起。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撰文 余妍玲)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