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在立法會發表《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這是他任內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岑浩輝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把高質量實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第二階段發展目標作為重大任務。
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
加力推進橫琴合作區建設
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岑浩輝表示,牢牢把握“澳門+橫琴”的定位,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以法律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大刀闊斧、勇于創新,加力推進合作區建設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和成效。
今年,澳門特區政府將著重以下方面,推動橫琴合作區建設——
· 大力推進法律制度創新方面,充分發揮促進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研究制定支持合作區建設的重要政策及法律法規,推動合作區民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
·更好更大程度發揮澳門的主導作用方面,在政策協調、規則制定、資金投入、聯合招商、項目建設等方面投入更多澳門的資源和力量,包括調整優化執委會工作機構的職能及分工;委派更多澳門優秀公務人員進入合作區執委會及各工作機構工作;積極推進橫琴法院聘用澳門法官擔任非常任法官的試點工作,促進合作區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
· 務實謀劃第二階段重點任務方面,將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合作區產業配套環境。并加快編制出臺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銜接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聚焦與澳門關聯領域,找準產業發展重點,集聚資源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規模。
· 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充分發揮澳門“一國兩制”之利和橫琴區位及資源優勢,優化澳琴聯合招商,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機制為補充的招商機制;大力吸引符合合作區產業發展方向的頭部企業,吸引更多海內外優質產業項目和人才落戶,打造一批標志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
· 在加強澳琴產業聯動協同發展上,用好用足國家政策,共同做強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完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支持跨境電商做大做強;支持建設綠色能源國際認證平臺,推動與國際主流綠證的互認;采用“澳門注冊+橫琴生產”創新模式,促進澳琴中醫藥產業深度聯動發展;打造具有澳琴特色的醫療健康產業集群;爭取優化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體系,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促進澳琴兩地資金跨境便利流動;強化與國際接軌,加快澳琴在債券市場、財富管理、數字金融等領域合作,促進澳琴私募基金市場協同發展;構建“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模式,加強澳琴聯合資助產學研項目,推動澳門科研項目在橫琴落地轉化。
· 在深化澳琴互聯互通方面,強化“硬聯通”,推進通關便利化,推進橫琴“單牌車”經橫琴北上,優化跨境交通,研究澳琴聯通的新通道;深化“軟聯通”,優化分線管理政策,推動“一線更放開”,促進人員、貨物更加高效便捷流動。
· 在拓展政務民生服務保障方面,拓展在“澳門新街坊”設立的“澳門政務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和內容,在就業創業、跨境執業、衛生服務、教育服務、社會福利保障等領域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支持愛國愛澳社團在合作區為澳門市民提供多元社會服務,營造與澳門趨同的環境,便利澳門市民在合作區生活就業。
據悉,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已設立促進橫琴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任組長,旨在加大澳門特區政府對合作區建設的統籌協調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合作區建設的重要政策及法律法規,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合作區完成第二階段目標任務。
積極主動參與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從多領域拓展深化合作
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近年來,澳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參與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施政報告以“積極主動參與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獨立章節,明確了澳門要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融合體制資源,深化協同發展。
· 科技創新合作方面,聯合廣東省支持澳方牽頭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鼓勵承接更多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優化財政支持機制,針對獲政府資助的校企合作項目,重點培育具轉化前景的成果;透過“產學研線上配對平臺”及科技周等活動,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爭取國家支持在澳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打造開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鏈條”公共轉化平臺,逐步將其建設成高??萍汲晒D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雙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通過集聚國際創新資源,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 促進大灣區跨境數據流動方面,深化落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協作,研究推出更多便利措施,促進數據資源有序流動和開發利用,提升區域內創新要素流動便利化水平。
· 持續拓展深化大灣區多領域合作方面,持續提升電子支付、跨境金融、知識產權保護、職業技能認定、社會保障、跨境物流、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水平;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業界透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合作機制”創新跨境金融服務;強化區域投資者服務網絡,為有意拓展大灣區市場的企業提供支援;用好用足國家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推廣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品牌,吸引外國旅客以“一程多站”模式到訪澳門、橫琴、大灣區及內地其他省市;促進粵澳社保公共服務深度對接;在大灣區更多城市引入“粵澳社保一窗通”專窗,拓展粵澳社保服務線上線下合作范圍。
· 在加強大灣區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澳門將與合作區共同研究構建澳琴交通互聯信息平臺;優化“澳車北上”;提升港澳跨境交通的智能化和便捷性,持續監察及優化港澳跨境巴士和出租車運作情況,優化港澳跨境物流。
施政報告還在其他章節多處提及大灣區合作——
· 在司法合作方面,加強區際、國際法律事務和司法交流合作;進一步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加強與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互助和交流合作。
· 在加強航空運輸方面,根據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建設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提升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空貨運規模和競爭力,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展現更大作為,為國家新時代對外開放開辟新的特別通道。
· 在促進同葡語國家合作方面,推動更多葡語國家產品進入大灣區市場;充分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展示館”功能,將澳門打造成為葡語國家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首發地”;持續舉辦各類會展活動,為大灣區內地9市與葡語國家深化對接創設更多場景。
· 在青年創業就業方面,將開展“橫琴合作區研學行”活動,持續更新“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資訊平臺”,助力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內地9市及橫琴合作區內指定企業就業的35歲或以下高校畢業青年,于其就業期間補貼每月5000澳門元,補貼期最長18個月;善用“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加強與合作區、大灣區相關青創孵化機構的緊密合作,協助解決青年人創業階段的實務問題,推動更多澳門青年在內地發展。
· 服務體育賽事方面,與粵港合作,全力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著力做好競賽組織、場館保障、志愿者培訓和賽事服務,保障賽事順利進行;組織體育代表團參賽;借全運會契機,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界交流;舉辦一賽多站或跨境體育賽事,深化與內地省市及葡語國家的體育交流合作。
· 建設宜居宜游城市方面,持續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生態環保交流合作,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
(記者 盧玲玲 實習生 鄭庚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