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深合區校區預計2028年啟用,建設橫琴高等研究院,打造全國唯一30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澳門大學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發展建設釋放更多新信號。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媒體集中采訪團走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11月22日,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媒體集中采訪團走進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該研究院院長陳國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將在合作區打造全國唯一30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更多地挖掘自身的跨境特質,用好琴澳優良政策,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長陳國凱為人們作介紹。
陳國凱指出,澳門大學正加快塑造“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珠海+大灣區產業化”的發展格局,其中“0—1階段”是依托澳門大學本部,實現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1—10階段”是通過在合作區的橫琴高等研究院,推動概念驗證和中小試;“11—100階段”是基于珠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推動科研轉化和量產。
澳門大學在合作區布局科創轉化平臺。
“我們希望把澳大的人才創新、國際交流引進內地,然后通過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尋找內地市場機遇,并匹配國內資源,在橫琴落地做產品制造和數據轉化。當然,還可以通過澳門實現出海,形成產學研閉環。”陳國凱說。
據了解,澳大深合區校區將設立醫學院、信息學院、設計學院、工學院。新校區建設面積為0.46平方公里,距橫琴口岸6.6公里,約15分鐘。消息顯示,澳大深合區校區將和現有校區將實行一體化管理。新校區建成后,澳大學生將超過2.5萬人,其中超過一半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陳國凱坦言,目前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與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本部已經構建了15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在微電子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中華醫藥/轉化醫學、先進材料等領域均有布局。接下來依托澳大深合區校區的建設,澳門大學將在合作區培養更多高端人才,布局科創轉化平臺,幫助建設合作區轉化生態,打造30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
澳門大學將在橫琴打造全國唯一30分鐘跨境科研轉化圈。
他表示,澳門大學正推動重點項目由國際頂尖科學家牽頭,搭建17個企業聯合實驗室、5個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推動合作區“四新”產業加速發展。“我們通過技術牽引,發揮教師團隊‘吸鐵石’作用,吸引更多企業在合作區落戶并推動產業轉化,幫助境內外人才在合作區就能找到工作機會。”
“就在上周,我們剛剛拿到澳大深合區校區的土地,未來相信琴澳之間的互聯互通將更加緊密,產學研空間會不斷擴大。未來,橫琴高等研究院也將落戶在新校區,為澳門人才做技術轉化提供空間場所。”陳國凱充滿憧憬。
采訪團走進“澳門新街坊”。
人們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展廳了解合作區建設情況。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媒體集中采訪團于11月21日至22日走進合作區,先后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展廳、“澳門新街坊”、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了解合作區發展規劃和琴澳一體化發展最新成果。隨后,采訪團走進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傾聽澳門青年在合作區的創業發展體驗。在文旅新地標——長隆宇宙飛船了解橫琴文旅產業發展動態。
(記者 黃天儒 李心迪 楊天智 攝影 關銘榮 潘嘉俊 統籌 梁涵)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