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熱烈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系列活動之“澳聲悅敘”(第3期)研討在廣州南沙舉辦,以“中葡經貿共享:探索臨港經濟新機遇”為主題,深入探討粵澳及葡語國家在臨港經濟領域的合作前景,助推中葡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
“粵澳葡語國家優質食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合作意向書簽約
現場,在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揚,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促會名譽主任蕭志偉以及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的見證下,南沙區商務局副局長雷延妮與項目澳方代表何敬麟、粵方代表靳海鳴簽署了“粵澳葡語國家優質食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合作意向書。
該項目由澳促會引進澳門企業,聯合廣東本地民營龍頭企業共同合作投資建設,以全球優質食品(特別是葡語國家及非洲國家)進出口國際貿易服務平臺為核心,提供包括快速通關、檢驗檢疫、線上線下交易交割、臨港加工、智慧分揀與配送、物流中轉、保稅國際中轉等內容,打造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優質食品供應鏈中心,建成后將成為中葡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
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該項目落戶南沙不僅是粵澳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南沙推動落實《南沙方案》的重要實踐。項目將進一步深化粵澳合作,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葡語系市場拓展出新空間。
會上,劉小潼對澳促會在規則銜接、產業合作、深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介紹了南沙在重大戰略利好、政策紅利兌現、港澳青創扶持以及合作交流平臺賦能等最新情況,同時展望“粵澳葡語國家優質食品供應鏈中心”項目對南沙臨港經濟和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期待南沙與澳門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創共贏。
共話中葡經貿共享中臨港經濟與合作機遇
在研討環節中,政商學界的嘉賓圍繞主題展開討論,聚焦臨港經濟的獨特性價值與合作機遇。
蕭志偉在主題演講中闡述了中葡經貿合作的廣闊前景,特別是臨港經濟的獨特優勢,指出澳門與葡語國家經貿平臺近年來發展迅速,未來應深化與南沙在跨境金融服務、新興業態、跨境電商和雙港聯動等領域的合作,充分利用南沙港口資源,推動商品、資本、服務的自由流動。同時,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制度開放和國際規則對接,探索高效的社會治理模式,共同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新局面。
廣東廣州報關協會會長、大富時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靳海鳴表示,南沙港與澳門的聯動將推動跨境電商和國際貿易發展,特別是在大宗商品運輸方面具有優勢,并建議南沙加大產業配套建設,優化政策支持,簡化貿易程序,推動中葡經貿合作,并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物流效率。
澳門理工大學社會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呂開顏提出,隨著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經濟變化,中國企業出海變得更為重要。澳門作為貿易平臺,能為企業提供機會,特別是在食品和新能源領域。他建議企業注重技術創新、資金管理和市場拓展,并利用澳門的資源優勢加速國際化。
此外,澳門中葡商貿促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詹偲坤分享了與巴西的合作案例,強調澳門作為中拉貿易的橋梁,能為葡語國家客戶提供便利,尤其是在數字認證和海關問題上。未來,希望通過澳門“橋頭堡”優勢,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和市場開拓。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粵澳及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提供了高質量平臺,也為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戰略定位注入了新動力。
未來,南沙將依托粵澳葡語國家優質食品供應鏈中心項目,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市場互聯互通,持續促進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南沙在粵澳合作中的產業支撐能力,為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貢獻力量。
(記者 洪鈺敏 任燚 通訊員 粟華英)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