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會在南沙國際金融論壇會議中心舉行,以城市最高禮遇誠邀天下客商、天下英才,齊聚南沙,共贏發展機遇,共展圖南之志。
大會吸引來自全球的院士專家、商界精英、業界翹楚超1000人,參會的機構包括世界500強企業35家、外資企業42家、外國商協會16家、港澳商協會15家。總投資額超1200億元的100余個項目等多項招商引智成果在大會上成功落地南沙。
看投資
龍頭企業前沿科技齊登場,預計產值達2500億元
發展產業,是南沙開發全面展開的核心。
本次大會吸引超2000人踴躍報名參會,受場地限制,約1300人到場參會,凸顯南沙在廣大企業家科學家創業家投資家眼中的產業發展熱度。
目前,南沙已初步形成“2+5+2”先進制造業體系,其中汽車產業產值近2000億元,裝備制造業產值超600億元,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儲能、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6.8%,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初步成形,落地4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集聚5家獨角獸企業、18家未來獨角獸企業,加快布局可燃冰、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爭取開辟更多新產業賽道。南沙產業要素齊備、鏈條完整、生態優良,正加快成為廣州“創新發展核”。
在這次大會上,南沙迎來產業投資豐收季,共有116個項目在會上完成簽約,總投資額超1200億元,預計營收產值達2500億元。
其中,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華為簽約,雙方將攜手共建華為人工智能生態基地,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此外,南沙還與廣東省能源集團、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手,深化在綜合能源、節能降碳等領域的合作,共同組建大灣區固態電池產業聯盟,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落戶。
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已落地南沙3年,作為芯片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在近期完成了約十億元A輪融資。大會上,芯粵能與8家投資方代表簽約,開啟合作新篇章。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委聯合發布《南沙意見》,支持放寬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準入限制。聚焦生物醫藥領域,南沙在大會上與一批前沿企業簽約,共同開展細胞與基因治療項目合作,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增添強勁引擎。
同樣是在生物醫藥領域,南沙區還與恒健資產、晶泰科技達成合作,未來將共同推進晶泰科技智能醫藥及材料研發創新聯合體項目。
18日上午,南沙還組織多名企業家走訪考察南沙,感受灣區之心投資引才新優勢。“下午來參加大會的,就有我們上午剛確定落戶地塊的客戶。”最近一段時間,廣州南沙密集開展招商引資對接活動,珠江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企業電話咨詢落戶、預約走訪增加,街道還上線了南沙鎮街首條“400”招商熱線,“兩個字:火爆”。
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表示,這是一次南沙和企業家、科學家的雙向奔赴,也是科技和產業的雙向奔赴,體現了南沙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決心。當前,重大戰略看南沙、發展機遇在南沙、創新創業到南沙,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新共識。
看空間
國企物業平均降租15%,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發布招商產業地圖
南沙面積803平方公里,比新加坡還要大10%,開發強度僅25%,有近100平方公里的留白空間。目前,慶盛樞紐、南沙樞紐、南沙灣三大先行啟動區建設成形起勢,南沙中心城區建好了260萬平方米總部辦公樓載體、虛位以待。
縱覽大灣區乃至全國,南沙具有絕佳的空間優勢。會上透露,接下來南沙還將推出一大批產業用地資源,3個月內可供應用地9000畝,6個月內可供應用地1.5萬畝。同時,南沙將依托萬頃沙南部等重點片區打造大灣區產業發展融合示范區,積極與深圳、香港等大灣區城市聯動,吸引更多企業帶資、帶項目奔赴南沙。
為讓廣大企業及人才更好了解南沙的投資發展選擇,南沙在這次大會上從需求端出發,瞄準“產業園區+產業片區”雙重發力,首次發布招商產業地圖,并集中發布20個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其中15個是先進制造類,推動產業成鏈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前沿陣地,受到到場海內外客商及人才的廣泛關注及認可。
目前,南沙已形成“1+3+6+9”的產業園優化布局。“1”即中心城區,包括蕉門河中心區、明珠灣起步區兩個產業區;“3”即《南沙方案》3個先行啟動區,包括慶盛樞紐區塊、南沙灣區塊和南沙樞紐區塊;“6”是近期重點開發建設的產業區,包括黃閣國際汽車產業園、大崗穗港智造基地、南沙區綜合保稅區、南沙合作產業園等;“9”是指已開發成熟或中遠期重點開發的產業區,包括小虎島化工區、生物谷、珠江創新谷、萬頃沙海洋科技產業園、數字谷等。
會上透露,南沙區現有的國企商務辦公產業園、保稅倉等載體物業43個,已將整體租金水平降低了超過15%,租金降幅力度超前,同時租賃的期限最高延長至12年,真金白銀為廣大企業及人才前來投資興業和扎根發展減負擔、優服務。
作為南沙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各鎮街成為本次大會項目招引的主力軍。在活動現場,南沙專門設置鎮街展示區,展示十個鎮街發展特色和載體空間、產業基礎等招商資源,眾多代表當地產業發展特色的產品和成果,獲得眾多客商青睞,各展位始終人頭攢動。
看人才
集中聘任科技顧問及產業顧問,讓人才有盼頭、有奔頭、有甜頭
南沙是廣東省唯一“國際化人才特區”。上個月,南沙啟動“圖南筑夢”行動計劃,對本碩博畢業生和創新創業項目分別給與最高12萬元和100萬元資助,并已儲備超6000套政府性人才房,正在成為青年人才的夢想啟航地。在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領域,目前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南沙享受15天免簽、外國人過境享受144小時免簽。
在這次大會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郭仁忠在內的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高校校長等專家學者,受邀擔任南沙科學城科技發展咨詢顧問。廣東省制造業協會執行會長龍國文等17人獲聘為南沙產業發展顧問。他們將以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和具有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助力南沙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發展升級。
“現代城市化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具備一定條件的區域后發是極為重要的優勢,因為后發可以更好地集中資源精準發力,布局未來,形成加速度。我個人非常看好南沙,相信南沙代表著灣區發展的未來。”郭仁忠院士非常看好南沙的發展。在他看來,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發展條件相當優越,深中通道的開通使南沙在大灣區珠江兩岸左右逢源,區位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當前,南沙的人才政策正加快與國際接軌,目標就是讓各類人才留得下、留得住、留得久,做實國際人才港。劉煒表示,“說一千道一萬,我們就是想方設法,讓所有的企業項目及人才團隊在南沙都能找到門當戶對、對號入座的發展空間,在南沙有盼頭、有奔頭、有甜頭”。
看開放
開放協作再結碩果,發展朋友圈再擴容
開放是最大的改革。高舉開放發展大旗的南沙,在此次大會上取得多項指向開放協作的發展成果,多個區域共建以及校地共建合作在會上完成簽約。
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達成合作,將共同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對標世界一流科學中心,南沙將與松山湖推進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推動優質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形成協作有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區域合作之外,校地合作也在會上深化。為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與地方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南沙攜手廣東工業大學,搭建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未來,研究院將聚焦高性能低成本鈦合金制備、生物醫用材料、鋰液復合電池新型儲能技術等方向繼續推動成果轉移轉化。
交通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德邦資管、人保財險深圳分公司等18家共建機構在會上與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簽署《全球數源中心共建協議書》。全球數源中心是南沙全國首創的數據基礎設施,簽約之后,各方將通過資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促進數據要素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應用。
此外,南沙還在會上與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商協會攜手,共同開啟大灣區產業發展融合示范區建設。簽約的商協會包括香港中華總商會、澳門工商聯會等境內外商協會,讓這場大會“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成色更足。
“希望各位企業家和產業顧問,各位院士專家和科學顧問,與南沙攜手共進,一起點燃南沙這個大灣區新一輪發展的起爆點,一起面向未來、贏得未來!”劉煒表示。
數讀
九個關鍵詞讀懂2024年
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會
①1200億+
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超1200億元,營收產值達2500億元
②116
現場簽約116個項目,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半導體等“2+5+2”現代化產業體系領域
③1+1>2
兩大科學城“牽手”,南沙區與松山湖高新區達成戰略合作簽約
④11+17
聘任11位科技顧問,兩院院士、高校校長云集;聘任17位產業顧問,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行業商協會大咖攜手既幫招商又幫引智
⑤18+31
18家合作機構與南沙共建全球數源中心;31家商協會與南沙簽約合作共建大灣區產業發展融合示范區
⑥1+20
發布首張產業招商地圖,推出20個重點產業園區及載體優惠清單、導航地圖,為海內外客商提供最新投資指南
⑦1+2
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振興!南沙與廣東省能源集團、衛藍新能源共建大灣區固態電池產業聯盟;攜手恒健資產與晶泰科技,開啟晶泰科技智能醫藥及材料研發創新聯合體項目
⑧∞
潮起灣區,機遇無限。華為(南沙)人工智能生態基地、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大灣區固態電池產業聯盟、晶泰科技智能醫藥及材料研發創新聯合體等相繼簽約落戶南沙
⑨10
主力軍挺進經濟主戰場,南沙鎮街全面出擊,10個鎮街現場簽約10個代表性項目
聲音
與南沙共創未來,這些企業家信心來自這里
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會現場邀請了不少與南沙有著深厚淵源的企業家、行業代表以及科研工作者進行分享,講述他們與南沙雙向奔赴的故事以及與南沙共創未來的展望。
此次獲聘為產業顧問的木棉花資本有限公司主席梁少康表示,通過基金投資和政策的疊加效應、人才引進與培養、創新生態圈的構建、產業升級以及國際化視野的拓展,南沙將加速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經濟生態系統,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南沙‘人才港’借助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落戶,將加速南沙與香港高端科技人才交互,我在科技AI、生物醫藥方面有所期待。”
同時,深中通道南沙線即將開通,也給梁少康帶來了另一期待。“通過便捷的交通網絡,南沙不僅能快速與深圳、中山等周邊城市聯通,還能通過交椅洲人工島大橋直接接駁香港國際機場的第三跑道,縮短國際客商往來的時間。這一連接使得南沙與國際市場的距離大幅縮短,預計通勤時間將縮短至兩小時內,極大提升通勤效率。這種便利將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游客,推動南沙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梁少康說道。
“近幾年,包括廣東芯粵能、芯聚能、聯晶智能等在內的一系列半導體集成電路項目落戶南沙,逐步在南沙建立起涵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集聚生態。”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介紹道。
肖國偉表示,南沙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產業發展生態,南沙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在南沙投資、建設、發展的這些項目,可以看到南沙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需求。”
“南沙的營商環境,讓我們來了就不想走。”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首席執行官陳嘉淵介紹說,南沙富凌產業園項目是路易達孚集團在中國經營50余年來投資的最大綠地項目之一,項目從2022年3月30日開工,到完成驗收投產僅僅花了不到18個月的時間。對比國內同期建設的其他類似項目,南沙富凌產業園項目的工期足足節省了6個月,“對于這個投資數以十億計的項目而言,時間真的就是金錢。”
“南沙速度的背后是南沙政府的高效和務實,項目建設審批的高效、基層工作人員的敬業務實、精準施策的鼓勵措施與全周期的服務都讓我們印象深刻。”陳嘉淵表示。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金利來集團總裁曾智明認為,從現階段看,南沙“最值錢”的地方在于聚集了眾多高科技資源,能夠為科研人才開展研發工作、為大灣區高校學生等青年人才創業就業提供沃土。
曾智明表示,南沙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顯著成就。其區域面積廣闊,發展空間巨大,可以布局眾多不同產業。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擁有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同時“香港”元素濃厚,這使得南沙在吸引香港青年創業就業、科技企業落地發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認為,南沙與香港可發揮各自優勢,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隨著南沙即將接入深中通道,南沙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和合作將更加緊密。作為南沙區產業發展顧問,他表示:“接下來,我將帶領更多香港工商界青年朋友深入了解南沙當地情況,增進兩地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現場
南沙和華為強強聯手,共建人工智能生態基地
在2024年南沙全球招商引智大會上,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署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在人工智能領域邁向深度合作新階段,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
雙方將圍繞南沙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轉型升級,通過建設“1+N+X”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在數字化平臺底座、技術賦能、商業賦能、人才培養、應用生態構建等五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此次合作是雙方基于共同的發展理念和長遠的戰略規劃,旨在通過華為技術能力和生態構建能力,結合南沙區位優勢,共同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人才培養、活躍生態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近年來,南沙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持續壯大,集聚了L4級自動駕駛領域超級獨角獸小馬智行以及云從科技、聯想懂的通信等代表企業。截至今年5月,累計引進、培育人工智能企業500多家,其中獨角獸企業1家,未來獨角獸企業8家,累計估值超750億元人民幣。
目前,南沙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重要集聚區與應用示范區,正以推動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為主線,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能物流等領域打造一批應用示范標桿項目:全國首個城市AI圖書館、自動駕駛重卡車隊、全國首個元宇宙服務大廳、交通大腦示范項目、全自動化碼頭等。
(撰文 任燚 吳冠霖 余妍玲 黃少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