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由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南沙分局主辦的“綠色發展,美麗南沙”2024年廣州市南沙區全國生態日宣傳活動舉行,揭牌成立廣州市南沙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象征著南沙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顒悠陂g,南沙區向公眾展示了全區生態建設、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等成果,并為“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成果展示平臺”以及第三批共4個“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授牌。
廣州市南沙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是一個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環境保護的地方性環保社會組織,圍繞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和任務,在推進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宣傳弘揚生態文化、推廣科技成果、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和技術服務,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協會秘書長葉攀介紹,在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協會積極應對挑戰,將通過舉辦相關主題的論壇和活動,匯聚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探討和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要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南沙三山聳翠、百脈通海、萬頃良田、藍綠交織,山、城、田、江、海交相輝映,先后兩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獲評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金獎,具有發展生態文明的優越條件。此前,南沙已授牌兩批次共5個“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并通過基地多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
“我們工程自建成通水以來,持續面向公眾開展水情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目前已試開放高新沙園區,很多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本次揭牌基地代表、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文明教育平臺的搭建,未來將與該工程水情教育基地相互呼應并形成合力,將“超級工程”水利資源變成水情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公共資源,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到數萬建設者歷時二十載、穿越百公里調運西江水的艱辛和不易,在增強青少年生態文明責任感的同時,帶動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家水利事業。
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美麗南沙”建設,在宣傳活動結束后,多場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生態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在南沙區各鎮街如火如荼開展——黃閣鎮在黃閣體育公園舉行“垃圾分類齊行動,無廢城市我先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由生態環境保護中隊聯合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節能與安全學院組建的“百千萬工程”青年志愿隊在大崗鎮南村坊村開展綠美鄉村墻體彩繪活動;在南沙濕地,“同心守護候鳥遷徙,共建灣區水鳥廊道”增殖放流活動在此舉辦,7萬尾魚苗、100萬尾蝦苗被志愿者們投放在濕地候鳥棲息覓食區域……
隨著一系列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在南沙各鎮街開展,越來越多市民選擇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宜居的“綠美南沙”。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盧曉鵬表示,下一步,南沙將繼續高站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質量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牢牢把握最中國、最嶺南、最現代、最國際的“未來廣州”定位,全力推進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廣州城市樣板。
?。ㄓ浾?陳夢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