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換新顏!日前,廣州市規自局南沙區分局組織開展了廣州南沙新區總體城市設計優化提升工作。被譽為“未來廣州”的南沙未來將更具“東方派、中國風、嶺南韻、國際范”。
未來將在南沙營建6大城市客廳,塑造19個城市地標,建設10處嶺南特色示范區,打造190公里景觀大道,構建30公里環灣綠鏈,打造4條慢行游徑。
本輪城市設計優化提升工作,以“總體優化、片區引領、專項完善”方式,構建總體+“1+1+3”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體系,重點銜接功能定位、空間布局、道路交通、視線廊道等內容,強化總體城市設計的頂層引領作用。以解決南沙城市形象方面的現實問題為主要導向,基于城市設計實施評估、區域分析、政策解讀、案例借鑒和公眾參與等基礎工作提出規劃愿景與設計策略,重點就空間形態、濱水岸線、出行體驗、城鄉風貌、特色空間、未來城市六個方面提出優化提升方案。
塑造組團式、網絡化、集約緊湊的空間形態
落實“聚灣強心”的空間策略,強化與區域網絡的銜接,突出中心節點和門戶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科學把握開發建設時序,構建“一軸、兩帶、一城、三心”的空間結構,塑造“三江六岸以聚城,南北門戶聯區域”的山水格局和城鎮體系。
打造世界級濱水岸線與公共空間
●圍繞明珠灣核心區三江六岸地區,塑造良好的濱水景觀,嚴格控制濱水地區建筑高度,保證視線廊道通暢,體現中國氣派;
●在濱水空間設置自行車道、景觀散步道、親水休閑道等多條活動路徑,增加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親水空間活力;
●打造集“觀光步道、觀光塔、觀光平臺、觀光纜車”為一體的明珠觀景環廊體驗系統,為核心城市與自然景觀創造多樣化的觀覽機會。
建設貫穿城野的景觀大道與慢行路徑
規劃六類景觀大道和四類慢行游徑,串聯起城市、江海、田園、濕地等多種類風光。
選取非交通性交通干道構建貫穿城野的景觀大道體系,管控交通功能設施、步行與活動空間、附屬功能設施、沿街建筑界面四類設計要素;
結合萬里碧道打造四類慢行游徑系統:
●都市人文徑連接核心區域的重要設施,營造特色的城市體驗;
●通山達海徑提供通山達海的特色體驗及貫穿南沙的東西向聯系;
●田園風光徑串聯名鎮名村重要節點,提供田園體驗空間;
●濱水畫廊徑打造貫通的濱水慢行及活動空間。
加強統籌城鄉形象與風貌管控
依托南沙“百里珠江入海口、千年滄海成桑田”的地理環境基因,保護“河涌密布、水網交錯、基塘縱橫、山水相映”的濱海嶺南水鄉格局,維護藍綠交織的生態城市基底。基于功能定位,差異化劃定六類城鄉特色風貌分區,分別為:山水都市風貌區、都市門戶風貌區、多元宜居風貌區、科創智造風貌區、自然農業風貌區和港城協同風貌區,并提出各類風貌區的整體風貌管控原則,明確街區規劃、建筑風貌、色彩材質的管控要求,指導自然與建設空間風貌的優化提升。
打造綠色韌性低碳智慧的未來之城
從智慧城市、韌性環境、綠色基建、未來出行、未來生活及未來城市空間、未來農業六個方面構建南沙未來城市實施途徑。
規劃構建了由總體到區域的城市設計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結合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形成五個城市設計重點管控分區,分別以中心片區、慶盛片區、南部與海港片區和北部片區落實總體城市設計的管控要素,指引規劃建設。
同時,明確了六類42個行動計劃,營建6大城市客廳、塑造19個城市地標、建設10處嶺南特色示范區、打造190公里景觀大道、構建30公里環灣綠鏈、打造4條慢行游徑,旨在合理規劃開發建設步驟和順序,并將重點項目劃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步驟實施。
6大城市客廳
圍繞南沙重要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核心城市客廳,匯集行政辦公、金融商貿、文化博覽、商業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突出面向灣區的綜合服務職能:
明珠灣城市客廳(三江六岸體現中國氣派的大灣區城市客廳)
南部片區城市客廳(以大海為背景的灣區交往舞臺)
結合重要交通樞紐打造次級交通門戶客廳,拓展集旅游服務、康體娛樂、商業休閑等多種功能,成為灣區旅游重要的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消費中心:
慶盛樞紐城市客廳(科技智造展示交往客廳)
南沙灣海上城市客廳(國際海洋文化展示客廳)
蕉門城市客廳(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客廳)
南沙樞紐城市客廳(國際交往與對外展示客廳)
19個城市地標
單體建筑1個:
南沙國際郵輪母港;
文化建筑6個:
南沙體育館、南沙青少年宮、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南沙全民體育運動中心、南沙國際會議中心;
建筑群4個:
慶盛片區建筑群、蕉門片區建筑群、橫瀝島建筑群、南部片區建筑群;
樞紐站點2個:
慶盛鐵路樞紐、南沙鐵路樞紐;
地標橋梁5個:
獅子洋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明珠灣大橋、深中通道;
歷史文化節點1個:
天后宮。
10處嶺南特色示范區
2個特色文化主題公園:
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黃山魯天后宮生態文化公園;
2處現代嶺南騎樓集中展示街區:
明珠灣騎樓街區、南沙南部騎樓街區;
6處特色街區(水街)示范區:
金洲涌濱水商業街、東涌嶺南水街、蒲州廣場—南橫嶺南體驗街、靈山—橫瀝水鄉公園、萬頃沙水鄉天地、灣區客廳文化水街。
(記者 任燚 通訊員 穗規資宣)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