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日深圳前海稅收優惠政策調整為“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個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將予以免征;前海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擴至合作區全域”后,持續引發區域內尤其是港人港企的廣泛熱議。
不少港人表示,港人港稅不僅打消了香港人來前海就業的顧慮,也讓港人有了更大的擇業和創業范圍,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而新納入前海合作區的寶安、南山部分區域企業也真切感受到擴區帶來的更完善營商配套。
港人港稅打消不少人就業顧慮
香港青年王光渙2019年就來到前海創業,其創辦的前海含光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務型平臺,為來深港企港青進行項目宣講和資源政策匹配等,稅收正是其客戶最關注的內容之一。
“港人看重政策環境和金融環境,很多人對前海有興趣,盡管稅收并非影響港人來深創業或就業的最主要因素,但也會擔心兩邊都要賦稅,更在乎實際到手的工資,因此非常需要政府明確的稅收指導。”王光渙認為,此次前海稅政的變化會打消來深港人的顧慮,提升港人在深圳的生活水準,也讓港人有了更大的擇業和創業范圍,“今年我們也會新增港籍員工”。
永誠稅務師事務所香港合伙人張國和也有同感。“香港稅制跟深圳不一樣。我們很多香港客戶擔心因無意漏報稅而要繳納滯納金,加上他們對內地的在線平臺也不是很了解,我們稅務所經常要幫助解答這些問題。”張國和認為,新的前海稅政對港人來說,不僅僅是稅收、商務方面的便利,更是生活的便利。
“最近很多人都來咨詢前海新稅政,這將吸引更多企業來前海做項目,也會提升港人在前海就業的意愿,并考慮未來在前海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張國和說。
2021年3月入駐前海的深圳前海四零生物(前海)實驗室是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推進蛋白質生物結構變革的醫藥公司。該公司總裁助理、“90后”香港青年黃晶表示,個稅優惠促進了港籍和外籍員工在公司長期發展的意愿。
“前海稅收優惠提升了港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投入度,他們每月都將有1000元—3000元不等的個稅減免,未來我們會將這一政策作為吸引港籍人才和外籍專家的亮點。”黃晶說。
稅收優惠擴至合作區全域
由于前海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至合作區全域,寶安和南山部分區域的企業此次也成為受惠者。
維沃移動通訊(深圳)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燕東彥表示,維沃公司旗下有兩家公司位于寶安區新安街道壹方中心,屬于新納入前海合作區的寶中片區。其中一家主打人工智能、影像和互聯網業務,有2700多人,其中2100人是研發人員,去年納稅超過9億元。
“我們公司主營業務正好屬于前海稅收優惠目錄的范疇,企業稅率可從25%降至15%,意味著每年節省的稅費將過億元。”燕東彥表示,公司本身就享受了高新技術企業15%的企業稅收優惠。雖然此次前海的政策,他們暫時無法重復享受,但由于前者的稅收優惠是每三年要評審一次,只有選上才有,而前海的這項優惠只要符合產業目錄即可享受,等于給了企業一個兜底優惠。
而在港籍員工上,燕東彥說,公司有20—30名港籍研發人員,且在項目中承擔了重要角色,75%都有碩士學歷,年薪在60萬—80萬元的一年將免稅負3萬—4萬元。
“公司素向來是全球性招聘,對于各地人才都持開放態度。此次政策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招聘會優先考慮港籍人才。”燕東彥表示,目前公司已有專門的稅務團隊解讀該政策,并提示港籍員工去做申報。
“兩項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后,預計僅今年就可為我們公司省下超百萬元成本。”深圳市輝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國生是香港人,三年前在寶安區注冊企業,從事光生物安全光源研究。前海擴區后,其公司所在區域也被納入合作區范圍。他表示,在依托寶安區良好的產業空間配套和產業政策的同時,又能享受前海的企稅優惠政策,對港企發展有著莫大幫助。
希望出臺更多配套措施
不過,王光渙也表示,此次的前海稅收優惠對港人來說屬于階段性利好,而長期、全面的配套政策才是港人更關注的方面。“比如,前幾年前海在人才引進、安居住房以及社保政策等出臺的配套服務,每次都會進一步推動深港合作更密切。在配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會有更多港人愿意到內地發展。”王光渙說。
張國和也高度認同此觀點,并表示其稅務所很多希望來前海發展的香港客戶都在咨詢孩子教育和求學問題,“這是他們更大的顧慮”。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表示,兩項稅收優惠政策拓展至前海擴區全域,將會充分激發擴區區域的產業活力、城區活力和人群活力,為前海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支撐。他也提到,政策范圍拓展只是“開篇”,后續還需要打出更豐富的“組合拳”,才能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優勢。
“前海15%企業所得稅優惠和個稅優惠,可讓更多港人港企享受低稅負,讓深港的人、財、物、數等諸要素流動更加便利化。”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認為,此舉將充分釋放前海擴區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推動前海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也將為前海新擴區域又一次帶去全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 張瑋 實習生 周穎)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