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廣州市南沙區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于2024年4月1日起施行。
《辦法》共二十八條,主要圍繞推進和規范南沙區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這一主線,規定了自主申報、二元化章程、市場主體登記秘書、信用承諾等重要制度。涵蓋“構建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體系”“提升市場主體登記確認便利度”“建立與港澳、國際接軌的市場主體登記制度”“解決企業‘易失聯’‘退出難’難題”“強化市場主體監督管理”等五大創新亮點。
這五大亮點具體為:
一、構建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體系。《辦法》建立的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涵蓋了信用承諾、形式審查、確認主體資格以及公示四個核心環節,實現廣州市南沙區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度全領域、全環節、全覆蓋推進。
二、提升市場主體登記確認便利度。一是實行市場主體名稱、經營范圍、住所或者經營場所自主申報制,優化登記流程;二是精簡優化市場主體登記申請材料,最大限度將經營自主權交還市場主體;三是智能化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提升市場主體登記、備案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建立與港澳、國際接軌的市場主體登記制度。一是將域外公司秘書制度轉化為市場主體登記秘書制度,助力市場主體適應國際貿易投資規則;二是借鑒香港推行二元化章程制度,鼓勵市場主體自主設計、使用章程;三是吸納國際科技人才,對其建立的科技型企業可以依法享受內資企業同等待遇,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
四、解決企業“易失聯”“退出難”難題。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和市場準入機制的優化,市場主體數量迅猛增長,但其中的“失聯戶”“僵尸戶”也逐年增多,影響了市場交易安全,降低了政府治理效能。本次立法探索建立除名制度,旨在清除長期占用各類社會資源的低效、無效市場主體,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優化。一是通過市場主體登記秘書制度,加強市場主體與登記機關之間的聯系;二是推行市場主體除名制度,對存在經營異常狀態的“失聯戶”“僵尸戶”市場主體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電子營業執照中將其標記為除名狀態。監管部門作出除名并不會對市場主體產生懲戒的作用,也不意味著市場主體的直接消失,而是通過公示除名情況,督促企業履行義務,并向社會提示市場風險,維護市場交易安全。而且被除名的經營主體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申請除名修復,在管理方式上更為柔性化。
五、強化市場主體監督管理。一是推行市場主體登記信用承諾制,強化市場主體的責任意識;二是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態實施分級分類監管;三是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聯通行政機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推送、反饋渠道,開展遠程監管;四是對于“一照多址”的市場主體實行異地監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分支機構、備案經營場所的監管由其所在地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