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1—11月廣東對澳門進出口140.4億元。單11月廣東對澳門進出口13.8億元,增長4.3%。廣東對澳門的出口商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大幅增長,前11個月增長154.9%,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和太陽能電池分別增長165%和456%。
不僅是“新三樣”,今年前11個月,廣東對澳門出口農產品24.8億元,增長45.3%,占同期廣東對澳門出口的18.1%;進口農產品增長137.9%。
12月15日,首批以“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實施檢驗檢疫的食用水生動物經拱北口岸順利供應澳門,該批貨物到達澳門后,澳門市政署認可拱北海關的監管結果,只按照低風險抽查,平均節約企業30分鐘通關時間。
這得益于今年11月1日拱北海關和澳門市政署簽署的《供澳食用水生動物“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合作備忘錄》,簽署后雙方共同訂立了認可標準。這是今年3月拱北海關啟動供澳門冰鮮水產品“三聯三同”監管模式以來,實施的又一項針對供澳門鮮活水產的創新監管措施。
“便利化程度又提高了!”廣東省中山食品水產進出口集團塘魚部經理丁紅亮說,“我們今年出口澳門鮮活水產品超1000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p>
海關還積極支持和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按照“一線”基本放開、區內實現自由、“二線”嚴格管住的原則,抓緊完善海關監管辦法,探索完善單向查驗、信息共享的粵澳聯合“一站式”監管模式,加快推進合作區封關運作涉及海關事項準備工作。
在橫琴口岸,海關立足連接澳門“一線”口岸定位,主動探索“單邊查驗”等琴澳智享協同新機制,與澳門衛生局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衛生檢疫通關模式,并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這一通關模式從旅檢大廳向車道擴展,促進琴澳兩地要素高效流動。
海關還積極推廣粵澳“跨境一鎖”項目,通過安全智能鎖及衛星定位裝置等物聯網設備實施途中監控,實現了公路口岸自動快速核放,減少同一批貨物分別在粵港兩地入境及出境時被海關重復查驗的概率,提高了貨車的整體通關效率。目前,粵澳間已有“跨境一鎖”過境口岸2個,分別是橫琴口岸和港珠澳大橋。
為落實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海關支持“澳車北上”落地實施,政策自2023年1月1日實施以來,澳門居民申辦積極,各相關政府部門辦理有序。截至11月,“澳車北上”澳門機動車進出境100.2萬輛次,有力推動粵澳兩地人員車輛便利往來。
明年將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海關廣東分署有關負責人表示,省內海關將切實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服務推進粵澳互利合作,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奮力共創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貢獻更多海關力量。
?。ㄓ浾?肖文舸 通訊員 陳琳 林已凡)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