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福田工地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
可能很多人猜香蜜湖。畢竟位于北區的深圳國際交流中心已經拔地而起,中區深圳金融文化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也進入全面施工建設期。
最近我們實探發現,與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圈核心區并稱福田發展三級、位于福田南的河套片區,建設也正如火如荼。
河套深圳園區包含福田保稅區和皇崗口岸片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
從長富金茂大廈44樓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展示交流中心往下俯瞰,不僅有在建的新皇崗口岸綜合業務樓、聯檢大樓、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深港開放創新中心等,還有今年才投入使用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福田區分館)。
據悉,在河套,有150個高端科創項目正在加速落地;一個個科創園區、一幢幢科創高樓拔節生長,六大科創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借《規劃》東風河套發展加速度
2019年,“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接連被寫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河套上升為國家戰略。
雖然此后三年,由于疫情,合作區被迫放緩了腳步。
但今年以來,河套顯然在加快速度,補上過去的3年。
年初,深圳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2023年全市首批重大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河套15萬㎡科研空間、4個產業園區正式開工。
8月29日,由國務院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自此河套的好消息更是密而不斷。
《規劃》圍繞深圳園區明確了三大發展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硬科技”成為河套發展的關鍵詞。
明確到2035年,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創新載體和頂尖科技企業研發中心。
9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法定圖則(草案)發布,進一步劃分出居住生活區、科創發展區、口岸和綜合服務區。
此后,借助國務院印發《規劃》的東風,好消息接連而來。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引進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港華能源等16個高端科研項目。
今年10月,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福田區分館)在河套開館。
今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全面深化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舉行。將建設世界一流的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打造北京大學深港(河套)科學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
推出科研機構跨境資金調撥“科匯通”試點,規模超30億元的3只基金簽約落地、3大科創金融服務平臺正式成型,12家金融機構聯合簽署2000億元專項信貸支持協議,為河套科技創新注入金融“活水”。
還推出河套合作區首條深港跨境巴士專線,跨境巴士穿梭于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至香港科學園,單程平均運行時間約45分鐘,園區“白名單”內人員免費乘坐,為科研機構及人員提供深港“點對點”跨境交通服務。
此外,口岸等配套設施也加速落地。
據@幸福福田消息,到2025年,將完成新皇崗口岸的重建。建成后的新皇崗口岸將變成“一地兩檢”,通關時間將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5分鐘,并且串聯起深圳地鐵和香港地鐵,坐著地鐵跨越深港兩城。
透過這些已落地和在建的項目,新河套的樣子越來越清晰了。
細數河套6個科創載體代表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總面積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面積3.02平方公里。兩個園區一河之隔,簡單的說,河套的一半在深圳、另一半在香港。
接下來,一起來細數河套深港合作區里的代表科創園區:
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
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是深港科創合作區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分為一期和二期 。
一期建筑面積共3萬多㎡,入駐著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
二期園區建筑面積6.9萬㎡,入駐著晶泰科技、聯影醫療、希格生科等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企業。目前,已落地的入孵項目約有20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生物醫藥產業園三期,預計于2023年底將推出總建筑面積約3.6萬㎡,另有21萬㎡的科研空間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正在建設中,未來將作為國家藥監局兩個分中心永久辦公地,并為園區企業提供高標準的干、濕實驗室、公共試驗平臺空間。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
9月7日,由深港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內地首個港方運營科創園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已正式開園,首批16家港企機構入駐,包括: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大灣區創飛學院、大灣區創科快線等。
園區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市花路32號,建筑面積約3萬㎡。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聚焦醫療科技、金融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技術、新材料、機械人、微電子七大核心科技領域,搭建起以人才為核心的“研究院、資本市場、政府、大學、科創企業、企業伙伴”創新創業生態圈。
“灣區芯谷”集成電路產業園區
灣區芯谷集成電路產業園(簡稱灣區芯谷),總建面2萬㎡,以“1棟核心啟動樓+N個重點機構平臺”分布式布局,輻射數個專業性科研園區的模式,圍繞高端芯片“產、學、研、用”關鍵環節進行全方位布局,打造集成電路專業園區,助力深圳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灣區芯谷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初見雛形,由俞大鵬院士領銜的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已落地運作。意法半導體全球唯一封測創新中心、鯤云科技、匯頂科技(603160)等產業鏈龍頭企業,共促集成電路發展;華大九天(301269)、國微福芯,攜手打造EDA創新高地。
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
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是共青團福田區委員會服務“雙創”工作的一項成功案例。工場首期在福田保稅區長富金茂大廈 19 樓、21樓建有孵化中心,采用“1+N”合作運營模式:“1”是指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作為運營管理機構;“N”是指福田區科技創新局、福田區青年聯合會牽頭協調黨政相關部門為入駐三地青年團隊提供各類支撐服務。
截至目前,該工場已培育35個團隊,其中港澳背景團隊32個,比例達91%;產生知識產權416項,孵化企業中的物聯網技術、無創血糖監測、智能物流等多項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有8個團隊產值從零直接邁入千萬元級,企業累計獲得融資共9.85億元。9家企業估值超過3億元以上,部分企業已開始籌備進入IPO。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將建成一支由3~5位諾獎級專家領銜、50位國際一流科學家為核心的結構穩定、學科全面、規模2500人左右的研究力量,成為量子版本的貝爾實驗室、高端人才培養中心和國家學術交流中心,取得“諾獎級”重大原始創新,培育形成新型量子信息產業生態,成為下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引擎、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發源地,打造“量子硅谷”。
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轉化中心
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轉化中心由舊產業園改造而成,項目為總建面3.7萬㎡,包含南樓和北樓,其中南樓(約1.2萬㎡)將打造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通過聯動香港城市大學,聚集香港及國際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實現新材料領域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技術難題突破,支撐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壯大。
北樓(約2.5萬㎡)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吸引香港及國際高精尖人才落戶,致力在開源系統、金融科技等領域研發國際頂尖成果,培育國際領先科技企業。未來產業園將成為深港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儲能之地。目前項目已經在開工建設中。
(撰文 邱永寬 通訊員 張躍)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