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河套規劃》)。9月12日下午,廣東省新聞辦舉行廣東省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敏,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廣東將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
抓好四個方面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在介紹廣東貫徹落實《河套規劃》有關情況時表示,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時刻,國務院出臺實施《河套規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實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黃坤明,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深入深圳園區實地調研,強調《河套規劃》是新形勢下推進河套合作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要牢牢把握“先導區”“試驗區”“集聚區”三大定位,協同香港聚力推進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推進建設,一步步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
接下來,廣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港河套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河套規劃》部署要求,將深圳園區作為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前沿陣地和試驗平臺,全力做好各項指導支持工作,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抓好四個方面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一是突出互利合作,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
二是突出創新應用,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
三是突出改革創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四是突出完善生態,打造集聚全球頂尖創新資源的科技合作平臺。
朱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河套合作區區位條件優越,創新活力強勁,合作共識度高。接下來,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將聯動深圳光明科學城,著力打造大灣區原始創新策源地;聯動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著力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新標桿;聯動科創走廊沿線節點,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受關注的重點。朱偉表示,接下來,廣東將按照《河套規劃》的部署要求,把深圳園區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實驗平臺,進一步強化與港澳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一方面,推進科研管理規則銜接,完善科技項目組織實施、成果評價、經費管理等體制機制,賦予科學家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另一方面,提升營商環境規則銜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例如推動相關領域適度放寬港資機構可開展的業務范圍。同時,推動公共服務規則銜接,塑造國際化的宜業宜居環境;推進管理機制規則銜接,深化河套合作區建設協調機制。
深圳將全市動員、全力推動
加快推進《河套規劃》的落實、落細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敏在介紹深圳市推進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情況表示,目前深圳市已制定了系列落實措施,加快推進《河套規劃》的落實、落細,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精心做好全市學習宣傳貫徹。
二是全力推進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三是健全完善規劃政策支撐體系。
四是加快構建區域內外聯動格局。
黃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河套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深圳高度重視河套合作區的科技創新發展,瞄準世界科技最前沿,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資源,匯聚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鏈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目前,深圳園區已布局了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形成若干科創平臺及產業集群,包括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分中心)等10個重大平臺。還集聚了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智慧醫療機器人開放創新平臺、香港城市大學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關鍵技術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等10個香港高校科研項目。同時,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順利開園,是河套合作區內首個享受深港兩地聯合評審、聯合支持獨特政策、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創園區,標志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黃敏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科創資源的布局,多渠道籌措更多科創和產業空間,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創新載體和頂尖科技企業研發中心,努力將河套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
成立粵港科技創新合作專責小組
支持河套深圳園區科技創新發展
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為大灣區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重大合作平臺,河套合作區在粵港科技合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重要地位。省科技廳已成立粵港科技創新合作專責小組,主要做了兩件事:
一是推動科創資源不斷集聚。
廣州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在河套合作區成立“廣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實驗室”。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建設加速推進,省政府每年支持2個億,穩步實施量子科學專項,第一批6個項目其中一半是由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香港高校牽頭。
鵬城實驗室繼在河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后,又在河套地區建設實驗平臺,為深港高校開展相關研發合作提供實驗條件。
目前累計推進高端科研項目150多個,初步形成香港高校、“量子谷”、生物醫藥、“灣區芯谷”、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能源科技等“六大科創集群”。
二是推動創新要素流動共享。
全省財政科研經費跨境撥付累計超過3.7億元;重大創新平臺的科研用物資跨境高效流動改革試點順利推進。
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一批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向港澳開放。
吳世文表示,接下來,省科技廳將加強省市區聯動和部門協同,在全省科技創新整體布局中加大對河套的支持力度,推動《河套規劃》落地落實,包括強化科研攻關、打造一流科研環境、凝聚一流國際人才三個方面。
海關提前派員入駐河套合作區
為五大類共43項業務提供服務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介紹稱,科技創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近年來,海關緊緊圍繞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一心兩翼”的總體空間格局,提前派員入駐河套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為科研機構和企業辦理通關、保稅、車輛管理等五大類共43項業務提供服務。海關還組建了河套合作區服務專班,主動對接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科研機構及企業,就注冊登記、賬冊建立、設備免稅進口通關等科研主體高度關注的問題,提供精準幫扶。
張柯表示,接下來,海關將全面貫徹落實《河套規劃》部署要求,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有序流動。
二是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三是推進智慧海關建設賦能合作區發展。
張柯表示,海關將堅決落實《河套規劃》,圍繞支持深港科技創新這個主題,認真研究促進科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建議,密切與牽頭部門會商,為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新標桿和國際科技創新高地發揮海關應有的作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