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資源”“營造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科研制度環境”“加快實現從研發到工程化的中試轉化”。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副院長、教授葉德全認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3周年之際發布該《規劃》,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河套合作區內目前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超150個,葉德全所在的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便是其中之一。“我更愿意稱這個地方為‘熱土’,不僅因為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因為這里創新創業氣氛十分火熱。肉眼可見的是,在我們辦公樓對面,進駐的企業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葉德全說。
《規劃》的重點布局包括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破發展、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前沿領域。這其中就有葉德全目前所從事的研究領域。葉德全表示,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有四個定位。第一,重視開展深港合作,充分利用香港高校排名優勢,深圳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發展體系,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第二,研發中心將充分利用大學平臺資源的優勢,為初創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第三,幫助高校教師轉化具備開發潛力的科研項目,獲取社會資金支持,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河套地區。第四,在現有四個聯合實驗室的基礎上,研發中心將拓展與大灣區生物醫藥企業的合作,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在深港間的跨越式發展。
《規劃》提出,要支持港澳高校優勢學科發展能級躍升,引進港澳知名高校優勢學科重點科研項目,支持深港兩地高校聯合成立研究生院,共同培養創新人才。在葉德全看來,這是件十分利好的事情。“深圳毗鄰香港,尤其是河套地區,交通便利,從落馬洲到香港中文大學沙田校區也就20分鐘左右的路程。同時,香港很多高校擁有豐碩的基礎研究成果,結合深圳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就能取得跨越式進展,對深港兩地發展都有好處。”葉德全表示。
“從生物醫藥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持久力。《規劃》的發布從全方位、多層次給予深港科技創新支持,為資本、人才、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的互聯互通提供保障。未來,我期待研發中心能與更多頂尖科技企業合作,期待一個更加開放、更具國際范的河套地區。”葉德全表示。
(記者 焦子宇)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